关于雾的作文合集六篇

乐进修 人气:3.14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雾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雾的作文合集六篇

雾的作文 篇1

乳白色的晨雾笼罩了一切。路旁两行整齐的白杨树,参差错落的楼房显得影影绰绰的。柏油马路早已睡醒,那缓缓行驶的汽车一律开着灯,一束束灯光在大雾笼罩中显得柔和无力。

都七点多了,朝雾还没有散去的意思。我在公交车站那里上了通往家乡的公共汽车,在车厢左边靠过道的一个空位上坐下,离前车门有二三米远。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妇女,怀抱一个一岁多的男孩子。汽车徐徐启动,行驶在平坦的柏油大路上。不多久,到了第二站,车稳稳地停住了。随着一阵霍霍的跑步声,挤上来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他穿一件半旧的灰色中山装,没系扣子,露出里面那件发黄的、甚至有很多霉点的白衬衣,一看便知道是“陈奂生上城”。紧跟着上来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那青年穿喇叭裤,夹克衫,丰厚的长头发直甩到脑背。“长头发”后面是一个“健美”的小伙儿。那小伙儿的体型像个运动员,穿一身带白夹边的运动套服,胸前还印着醒目的“少林”二字,真帅。“少林”后面还跟上来几个人,全都站着。

汽车缓缓启动了,前面靠车门处传来了吵闹声。我好奇地站起来观看。噢,是那中年农民和“长头发”在争吵。

“你就是小偷,我抓住你手啦。”中年农民一口“会宁普通”说。

“咱哥们的手放错了地方,跑你兜里取暖去了,你怎么着?”“长头发”毫不在乎地说,一脸鄙夷,听口音不像本地人。

“怎么着?我抓你去公安局。”说完,中年农民就动手揪“长头发”的衣领。

“啪”的一声,“长头发”照着中年农民脸上就是一掌……

站在前面的人拥挤着后退,车厢里骚乱了。司机仍在稳稳地开车,售票员苦无其事地坐着。我看看站在一旁的“少林”,真希望他是我在电影中常见的见义勇为的英雄,可他脸上一片漠然。

我怒火中烧,离开座位向前挤了几步,感觉后面有人使劲的拉我。我回头一看,只见坐在我旁边的中年妇女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着我。见我回头,中年妇女急忙把孩子让我抱着,自己挤上前去,边挤边喊:“快拦住那小偷!”

这时,中年农民已经摔倒。“长头发”正使劲踢他。只见那妇女抡起手中的手提包,朝“长头发”砸去,或许是因为中年妇女力气不大,“长头发”只是稍稍一征,又反应了过来,一拳就将她推倒在地,夺去了她的手提包,并大声骂道,“臭婆娘……”只听见车厢里大家都议论纷纷“……或许是老乡吧……” “多管闲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巧迎面开来一辆警车,司机急忙将车刹住,向警车招手示意。警车停了下来。“长头发”发现情况不妙,急忙夺门而逃,结果被车门处一大爷伸出的拐杖给绊倒……

中年妇女捡回了包,走回来接回了孩子,并说:“麻烦你了!”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忙说:“没关系。”

下了车后,我发现雾已经散了。

雾的作文 篇2

浓浓的雾,淡淡的雨,清新的空气,静谧的天地,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美景?

晨雾中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沁人心扉。树叶上的小水珠,慢慢的融在一起变成了大水滴,然后小心翼翼地顺着叶间的茎缓缓落下,仿佛是个顽皮的孩子。

太阳升起来了。雾,在叶间变成了一颗颗的小水粒,然后缓缓的彼此靠拢,被压弯的叶儿柔柔地想拉住它,一滴一滴。树林里,雾渐渐淡了,从树叶上滚落的水珠发出声响,树林里像在下小雨。享受这种声音,这种一尘不染的清脆之音,好不抒情。雨,打湿了树林,打湿了大地,打湿了我,打湿了我的心。只为她的浓,她的淡,她的静。呼吸着林间独有的清香,静静地感受雾雨的节奏,细听着不珠落在地上枯叶上发出的天籁之音。大自然仿佛为我演奏优美的神曲。

雾雨,她不似毛毛细雨毫无生气,不似倾盆大雨气势磅礴,她是一种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的雨,一种静静的晨雨。清晨的阳光是温柔的,在雾雨的折射下阳光格外的温润,也更加的衬出了雨珠的透澈;一丝凉意从手心上传来,那是一滴雾雨中的水珠,凉凉的,亮亮的,晶莹剔透的水珠,像人世间最美的眸。

雾雨是浓浓的、淡淡的、静静的。

雾的作文 篇3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满怀着好心情早早的就起床了。我情不自禁的透过窗子往外面看去,啊!起雾了。看,外面烟雾弥漫,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乡村的周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哦,多美啊。

我独自走在乡村的小道上,仔仔细细的观赏着神秘的大雾。

看,天地间已被巨大无比的雾纱给笼罩了起来。近处的花草树木,远处的楼房都被大雾包裹了起来,在大雾中若隐若现;阳光经过大雾的“过滤”变得柔和,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刺目耀眼,那平日里如火的太阳,现在只显示出了他朦胧的轮廓。路人在街道上来回穿梭着,一会儿浮现在我的面前,一下子又消失在浓雾之中,远远地能听到路人杂碎‘间断的脚步声,听到高声地谈笑,听见自行车的车铃声,只有在靠近的那一瞬间才能看清他们的面容,但转瞬即逝。等转过身来时,他却早已消失在大雾之中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也在那云雾弥漫的“仙境”中漫游。我的眼前不断飘来轻纱似的薄雾,,一颗颗,一粒粒,如烟、如尘……我伸出手想去抓住这轻薄的烟雾时,他却从我的指缝里逃出去了。空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让我分不清了。多么可爱的雾!它又像一个巧妙的化妆师,把我的一头黑发染成了银白色的,上下睫毛上都粘着小水滴。我把眼睛闭了一会,觉得凉凉的,舒服极了。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变小了,大地脱下了那间厚厚的绒线衣服,披上了轻薄的纱衣。一些大树枝的枝叶已经羞涩地从云雾中探出了婀娜多姿的身影,似乎是在召唤天上淡淡的白云,柔和的光芒也都洒了下来,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宁静淡雅的水粉画。

我陶醉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中,但是,在这一瞬间,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又把这世界画的清晰透明了。

雾的作文 篇4

早晨,我一觉醒来,只见房间里几乎没有一丝亮光,难道现在还是深夜?我拉开窗帘,只见窗外一片白茫茫的,这是什么?难道下雪了?哦,不,是起雾了。

只见窗外除了一片白茫茫的'迷雾,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远处的群山,看不见了;近处的楼房,看不见了;美丽的花草——也看不见了。整个世界都被雾占领了,吞没了,好像上帝一不小心打翻了一桶白漆,人的眼中就只剩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了。

吃完早饭,我背上书包,迈出家门,此时的雾稍稍淡了一些,没有刚才那么浓了,走在雾里,就好像是漫步在飘渺的仙境中,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漫步向前走去,可是由于雾太大,几米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我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很有可能撞上其他行人、车辆。许多车都打开了远光灯,可即使这样,也只能看见两个模糊的光点。所有的人都把车开得很慢,那一辆辆车子仿佛都成了甲壳虫似的,在地上慢慢的爬着,路人们也走得很慢很慢,导致交通都堵塞了。

不过,我可不能那么慢,于是,我渐渐地小跑了起来,直到兴国公园才停下来。这时,由于起雾的原因,公园中的小湖一下子变成了“瑶池”,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我呆呆地望着,这雾与湖的组合,真是一幅天然的魅力画卷啊!

这时,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又加快步伐,向前跑了起来。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落在我的手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我抬头一看,哦,原来是树叶上的露水,那由雾化成的露珠,怪不得那么清凉,那可是雾对花草树木的贡献啊!

我继续向前走去,等我在教室里坐定,窗外的雾已悄悄地散去,留下的只有那晶莹的露珠。

雾的作文 篇5

大名鼎鼎的庐山被许多文人墨客赞颂过,比如唐代李白就写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寒假我们一家便来到了庐山。

我们是晚上到达庐山的。山路被浓雾笼罩着,能见度只有十米左右,汽车龟速前行,山路弯弯绕绕,我在车里胆战心惊,生怕迷了路。幸好最后我们还是穿越重重迷雾安全到达了宾馆。

第二天,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整座庐山都被浓雾包围着。我站在地面往远处看根本看不到山,能见度大概只有五十米。下午我们来到了“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的三叠泉,李白写的庐山瀑布就是这里了。可是,这里的浓雾一点也不减,我连个三叠泉的影子也没见着,只听到哗哗的水声,只能悻悻而归了。可就在我们回来的路上,那雾却一点一点地散了,旁边的山峰也慢慢露出了它们峥嵘奇秀的面貌,如猿猴,似乌龟,形态万千!

阳光渐渐明媚起来。在望江亭,远处的山峰已经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山腰以下是云海,群山在云海的簇拥下,宛若仙境。站在险峰上,我不禁意气风发,确实感受到了毛主席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正当我浮想联翩时,一阵风吹来,浓雾飘然而至,四周又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赶往含鄱口,听说在那里可以看到鄱阳湖。可是在路上还是阳光充足呢,到了含鄱口却发现在这里浓雾好像把太阳赶跑了,一片雾海,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鄱阳湖了。这庐山,一边是阳光,一边是雾海,不知道浓雾为什么这么顽固,在晴天里也是大雾不散,真是奇了。

亲身来过庐山,才知道为什么李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我也即兴做了一首打油诗:横看竖看都是雾,远近高低无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浓雾锁山中。正是因为庐山的雾,使庐山真面目犹抱琵琶半遮面,欲露还羞;也正是因为庐山的雾,庐山美景千变万化,似幻还真。这庐山的雾真是奇妙啊!

雾的作文 篇6

  早雾很早就弥漫了,校园被一团神秘笼罩。教学楼整齐地亮着训白的日光灯。幽深的小山,像坟茔,掩埋了现实世界的尸骸,我且不知为何,路也显得冷清。几盏幽暗的路灯在大雾中显得格外突兀。

我脚下踩着原本属于第一的跑道,用粉笔浓重的抹下,那凄惨的训白且微微润湿的“1”字,龇牙咧嘴借以张显那种噬人的力量,我慢慢地走开,在临近街道的台阶上小坐一会儿。

一个锈迹斑浊的球门,台前几个散乱的烟头,以及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世界,很静的操场,却模糊不堪。

果然世界总是这般模糊,在这模糊的阳光无法照射的地方,总有那罪恶潜滋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