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与平行》听课感想与反思

乐进修 人气:1.91W

《相交与平行》听课感想与反思

《相交与平行》听课感想与反思

我校数学教研“两周一课”活动,在宜老师执教的《相交与平行》中正式拉开帷幕。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扎实、有效、目标明确的一课,下面我对这一课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一、突破传统,大胆整合

“垂直与平行”是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起始,共三部分: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宜老师大胆整合教材,将平行概念的学习和画平行线的操作相结合,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平行这一概念以后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画平行线,加深了对其概念本质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概念清晰

教师能够抓住概念中“同一平面”“不相交”“两条”等重点词,用课件演示,实物演示,反例辨析等方法,不断强化重点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尤其是教师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课件依次出示色块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判断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辨析中拨云见日,概念的建构清晰明确。

三、运用几何直观,突破难点

“同一平面”是这一概念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教师用一个长方体盒子演示“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并结合课件中将纸折叠后不同平面上的两条直线以及穿过平面的直线和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为孩子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搭建了桥梁。也使得概念的学习并不枯燥。

当然,课堂教学是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这里我也提些小小的建议:1、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比如:在画图时有些孩子是用钢笔画的,老师应该提示学生用铅笔作图,便于修改;2、教材整合的科学性。平行线的画法是多样的,其中,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的配合,移动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其实应该依托于学生对“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线,这两条线相互平行”这一知识的认知之上产生的,因为老师将“垂直”这一教学点整合到下一课时,故学生对以上认知是欠缺的。其实,我认为学生在学习完“平行”这一概念后组织画平行线,本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此处教学目标应该调整为:学生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感受平行的两条直线之间宽度相等。(因为还未学习垂线和距离的概念,所以用“宽度”表述)并且在组织学生画平行线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用三角板画平行线要保证两条直线的宽度不变,三角板要平移就要有“轨道”。这样,画平行线的技能就转化为给移动的三角板找“轨道”,为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提供有力支撑。另外,本课课题不妨改成“平行”更为贴切。3、目标落实的有效性。在目标的落实上,老师在本节课的最后出示了学习目标,提问:你们学会了吗?我认为这样的目标落实稍显简单了些,在课堂上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学会了”。真正检测目标的落实情况应该是看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课堂检测题的情况来反应。

以上是我听课的一点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教!感谢宜老师为大家开了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