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

乐进修 人气:1.89W

导读:京都是日本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794年起被多次被定为日本的首都——“平安京”, 成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当时称为“京之都”,因此“京都”后来成为了此城市的专有名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欢迎阅读!

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

描写日本京都的散文(一)

三天二夜的京都出差,行程非常紧凑,忙得半死,每天回到Hotel倒头便睡着了。不过只要有30分钟的空挡时间,又不影响同行者的心绪下就会想去嗅下京都的"古"味。

很多中国人对京都的钟爱多少受台湾比较文学家林文月女士的《京都一年》的影响。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四十岁以上的旅游爱好者一定会被她的文学功底吸引。她用平淡而真实的语言,把京都介绍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是一个京都迷,我建议你第一次来京都前先不要去读那本书。否则整个行程你会觉得"原来如此""真是这样"。失去你自己的感觉。不妨在旅行结束后,回味京都时,细细品味一下她的作品。你会体验到"古"的存在。

去京都,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在中国已经看不到的中华文化的复制版。很多人在感谢二战期间盟军(说美军比较准确)没有对京都进行空袭才有今天的文化京都。有人说美军中有懂得珍惜文物的将军,也有说当时京都的日军军事设施少。这些都是安慰自己的猜测。不过事实上京都避免了那场战火的灾难,不仅给日本民族也给整个人类留下了文明的财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是京都给我无法抗拒的诱惑。

来京都犹如科幻小说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唐朝的古都。有感怀历史或去运古寻根的感觉。看见"不许荤辛酒肉入出门"的佛教的警示语,都是原版沿用汉语,不免有些伤感起来。

京都拥有17处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600多座佛教寺庙和400多座神殿。京都与巴黎、伦敦和罗马齐名,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城之一。也是每个文化旅游爱好者至少要去一次的游览圣地。去感染一下那里的气息,沾上点远古时代的"味"。

毫无疑问,京都的著名景点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像我这种非专业旅行者常有的苦恼。

以前我说过,旅行如读书。游京都就是在读一本历史书。因时间有限,今天我读的是银阁寺、京都御苑/御所,本愿寺这三章。

很多专业旅行人士说,春季在东京横滨赏樱,那樱花的美,会令人醉死梦生。秋季在京都看红叶。红叶的舞姿,会让那躁动的心变得平静。就如读书,同读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章是文化篇一一银阁寺。

它是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于1482年创建。也是日本的东山文化的`发祥地。仿他祖父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金阁寺而定名。利用东山的一年四季风釆迵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内涵深邃的东山精神文化世界。

本堂前銀沙灘、向月台二个纯白的砂盛据说是有江户时代的痕迹。我对此印象深刻。白沙的模样自体被叫做「沙紋」。日本的庭园非常常见,叫枯山水的沙纹。做成水流,海波浪等、非常抽象。象徴着什么呢?是迎神送鬼?又有人说是代表禅的境地,佛教的无常。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白沙?只能说是一个非常高的精神性的境界。

和服与这里的风景非常和谐。所以京都人兴起了一个租和服游的风潮。看到穿和服的女郎,可以判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走在我前面二位就是来自韩国的美女。京都人是聪明的,让别人掏钱去装点自己的江山。

小巷里有许多中古书店,在那里中国的四书五经也能找到。难道真的散步在唐朝的大街小巷?

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连禁止停车也献上一束花。在别的地方可能会标示"报警"或"罚款"更严厉的给你"放气"等。

第二章是实物篇一一京都御苑/御所

京都御苑是位于京都中心部的旧皇宫。京都人习惯上称为御所。从公元781年的平安时代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皇帝的住所及家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后又成了皇帝的行宫。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皇帝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现在已成为宽阔而绿意盎然的市民休闲地。

东西约700米,南北约1300米、占地总面912000平方米。19世纪下半叶皇宫迁移东京之前,曾是贵族住宅鳞次栉比的一角,现在修建成了公园,园内铺着卵石散步小道,绿茵茵的草地上四季花卉令人赏心悦目。

500多种类长青树,祈求皇权的永续长存。

旧王宫位于整个地块的中心偏北,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以土木墙围合,东有建春门,南有建礼门,北有朔平门,西有皇后门、清所门、宜秋门。

内里以建筑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区,是皇帝即位、接受朝贺的地方。

皇后居住办公的地方,被称为皇后御常御殿区。另外,还有两个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及册立太子举行仪式的地方。

想进到御苑内部,不需要门票,但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据守门的宫内厅人说,办完手续后,御苑负责人会安排好时间,由一个导游和一个保安负责带入苑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我当然没有那时间了。

最后一章是精神篇一一东本愿寺。

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

大师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度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

20世纪初,日本人在大连和东北,随身携带的除了武器,还有碎花阳伞、和服、铁板烧,寿司以及神社和寺院。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共通的必需品。

据说在中国也建有2个东本愿寺别院

一个是建在大连市内的东本愿寺“关东”别院、建于1915年,建筑面积1282平方米。虽由日本人设计,却是仿中国明式寺庙风格的建筑。或许是文化的入乡随俗吧。至今在大连市内,东本愿寺依然是最大的一座佛寺。

另一个东本愿寺“满洲”别院,1936年5月动工,1937年竣工。位于朝阳区北安路。1985年,以“东本愿寺旧址”名称公布为长春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当年在沈阳读大学时没找机会去参观一下。

新干线在往东京方向狂奔,车厢内格外宁静,我的心却在噪动着,依然惦念着京都。京都就像是自己的恋人,每次都说再见吧,却一直又要去相见。那怕是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也要去和"她"约个会。

京都云与魂(二)

京都的云如上演一连串彩色幻灯片,色彩丰富、变化穷极、五色相煊。时而厚重、时而活泼、时而幻异、时而素纯,时而细腻。云也许能代表京都人的性格,温厚情重、热情活泼、罗曼天真、情感细腻。

厚重时,完全像一幅水墨画,天空是沉重的和蓝黑的。云是蓝和黑这两种颜料神奇混合体,尤其是夜晚即将来临之际,这云在天空中飘得异常动人。这不是乌云蔽日,而是一幅超俗大胆、超然风雅、超乎寻常的自然水墨画。

活泼时,云是分的、是散的、是跃动的、是跳跃的。云朵与云朵之间有足够的充分的嬉闹空间,而且云呈薄薄的絮状、呈轻轻的朵状,丝毫没有挤挤压压、熙熙攘攘的感觉,简直是一幅轻盈的绘云图。

幻异时,云有时呈条带状,有时呈山脉状,有时现飘柔状,而且带有温柔感、巍峨感、音乐感,还夹杂一股情欲感。有一种意念冥冥中出现的海市蜃楼的感觉。宛如是一幅虚无缥缈的云间素描画。

素纯时,格外素净纯洁,淑静安逸。像一张白色的锦绒毛毯,飘飘在空中。观后,令人起轻快感、飘逸感,而且朴素、单纯,有一种超脱与尘世之外的宁谧。似乎是一幅静静的云空写生图。

云是我观察京都的先遣军,《源氏物语》是我认识京都的源头,她用妩媚纤细的女性语言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美与文化。时光荏苒,但是她所描述美依然存在,使我可以品味古都——京都。

她坐落于京都盆地的北部,本州中部。是保留日本能剧、茶道、插花、园林最完整的地域,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地,是陶冶,陶醉日本“和”的精神的精髓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品味日本最地道的料理,可以品赏日本的陶器、漆器、和服等日本的“唐风”遗留,可以漫步竹林摇曳,小径幽幽的林间小路。她是大和民族心灵的归属地,大和民族真正的故乡。如果说东京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华丽、代表着奢华,那么,京都则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大和的灵魂归宿。

古代,日本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西安,当时的长安学习中国文学、天文、地理、服饰等等。她深受唐文化的浸泡和熏陶。于是平安王朝继承了唐的文化,仿长安建造了京都和奈良,从此京都和奈良继承和发扬唐的文化,展开了如诗如画般的唐风历史。京都是优美、悲美、壮美的古都,是日本魂的所在地,是最具有女人味的城郭。金阁寺、平安神宫、清水寺,到处弥漫着风韵妇风的感觉。古香古色是京都的特色,经过千年历史蕴色她更加光辉光华、坚挺秀丽。庙宇、庭园、艺妓、和风永不褪色,记忆永不消失,这是千年的美丽,浑然天成的风采,这华丽、这魅力、这风韵一幕幕、一篇篇、一章章让你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