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墨攻有感(精选8篇)

乐进修 人气:3.35W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墨攻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墨攻有感(精选8篇)

观墨攻有感 篇1

谈到墨攻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墨子的兼爱与非攻。然而,这部电影里革离这个墨者的形象既来自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却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墨子。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赵国率领10万大军征燕,但先要攻打粱城,粱城求助于墨家,墨者革离只身赴粱城被梁王委以统帅全军,粱军经过革离的统治终于将赵军击退的故事。当然,这故事情节中有许多地方尽显墨者革离的聪明与机智。有两个场面使我触目惊心,也对革离这个角色身感佩服。

一个场面就是,从未守过城池,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革离却制造出学多新奇特别的武器守城。加强梁城防守实力,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比如用石头往下砸,四周布满稻草,待赵军一来,就采用火攻的办法将赵军击退。使得梁城上下,无一不对革离折服。还有一个场面就是,粱王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赵军,自以为能轻易应付,便急于把革离赶走。得享一时之安宁,梁城人民已逐渐忘记革离的功劳,返回从前的生活,疏于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赵军再次攻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巷淹中没有捉到革离,却相信革离不会离弃梁城,于是以城民作为人质,逼革离现身。隔离并没因为粱王如此对他,而放弃救梁城,他还是义无返顾,毫不犹豫的只身往返梁成救粱成所有人,看到这里我被他

以德报怨的精神所感动所折服,并且,这里也体现出墨子的兼爱。但同时我又为他而担心,光凭他一人之力怎么能抵挡几万赵军呢?这时奇迹出现了,他利用地底凿水的方法将几万赵军淹没在粱城,又利用火攻,最终救出梁成上下老百姓。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想着兼爱与非攻是什么意思?在墨攻这部电影里能得以体现吗?可现在我有了答案。其实,兼爱和非攻是相通的,只有做到兼爱才能保证非攻.虽然,这部电影并不是很明掀的表现出非攻,但却处处表现出兼爱,爱老百姓,爱所有人。而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其实,兼爱与非攻不仅仅表现在战国时期,现在也应该得以体现。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互相体谅,主席与民子之间要相互尊敬这都是兼爱的体现,而非攻呢?虽然现在已是和平年代,没有很大的战争,但是我门还是要紧记非攻这一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宁,世界的和平。

让我们都象墨子一样做一个兼爱,非攻的人把,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的和谐,将是多么的温暖啊!

观墨攻有感 篇2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70年的战国时期,赵国要攻打燕国,梁国地处在赵国与燕国之间并且战略地位很重要,因此赵国想要快速地攻下梁国。梁国的人口总的只有约4000人,但是此时赵国的巷淹中将军正率领10万大军压境。梁国上下都非常恐慌,很多大臣都主张议和投降,只有梁王的儿子梁适提出迎战。在这国难危机之时,梁王向当时主张伸张正义、守城有经验的墨家求助,但是赵军已经在梁城外集结完毕,还不见墨家军的身影,等来的却只是一个没有守城经验的“小将”——革离。

起初梁国将士对这个墨者并不信任,在朝堂上革离说服梁王只要梁城能守住一个月赵军必退,梁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兵权交给了革离。此后革离采用了各种奇妙的战略战术几次击退赵军的侵略,因此梁国上下都对革离先生充满了尊敬。这时赵军假意撤兵,梁王和大臣们却真以为赵军不会再来犯,恩将仇报,将墨者革离定上谋反篡位夺权的罪名,到处抓捕追杀革离,由此梁王独子梁适被梁国大将军牛子张误杀。这时巷将军率领尖锐部队再攻梁城,被轻易攻破,眼看梁王及其群臣将士就要沦为阶下囚,革离却再次使出奇术救梁于水火之中,打败了巷将军的精锐之师,给梁国带来了暂时的和平。

电影总体感觉恢宏悲壮,突出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和平、珍爱生命、突出人性。“即使今天墨者帮助梁国打败赵军,如果明天赵国有难来求助,墨者也同样会伸出援助之手。”体现出墨家为了维护和平甘愿牺牲自我、以德报怨、兼爱的崇高境界。

观墨攻有感 篇3

没有人可以遗忘,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没有人可以逃离,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场。

其实战争,只不过是杀戮者的游戏。

其实人民,只不过是占有欲的祭品。

可惜的是,没有人明白;或者说,有人明白,却不敢示于众人。于是,时代落寂了。人民麻木着,无可奈何甚至心甘情愿地向君王敬献自己的财富、粮食、妻女,人格乃至生命;战火蔓延着,张牙舞爪甚至丧心病狂地向战场索要兵器、炮火、仇恨乃至灵魂。于是,胜利者笑了,失败者哭了;于是,胜利的人活了下来,失败的人将会消失——哪怕他是无辜的—— “那在这战场上,有谁不是无辜的?!”有个声音扬起,高亢而愤怒。

一抹惊雷划过。之后,是雷鸣的呼喊。思想觉醒的火花,在那刻,骤然绽放!于刹那间苏醒的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决定生死的,永远不是自己?而生死,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君王说,是为了家国天下;将领说,是为了替死去的兄弟报仇。真是这样吗。“是为了满足道义,还是自己的欲望?”噢,又是这个声音。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份坚定。循声望去,在那战火的尽头,伫立着墨者革离:往后一步,他便可以离开这战场——可他来了,是的,带着他坚毅的步伐和非攻的思想,来救济一个个被战火吞噬的生灵,勇敢地向生命的掠夺者说不。于是梁城,看到了希望;和平,见到了曙光。革离带领人民向战争发起反抗,因为他,生命不再像蝼蚁般脆弱,也不再像孤鸿般无助。生命的时代觉醒了,人们开始明白战争并不是注定的,也开始相信划分人的标准不该是胜利者与失败者抑或是亲人与敌人,而是人民与人民。也正是因为他,每个灵魂,都有了生存的权利。

可欲望的俘虏却未必领情,譬如君王。于是,革离被赶出了梁城;于是有更多的人死于铁蹄之下;于是又有了更多所谓的“失败者”……

于是,世界彻底落寞了。

可墨者没有放弃——他从来都不会放弃。赵军终究还是退了兵。为了让更多的生命,看似鲜活并渴望鲜活的灵魂逃离自相残杀的刑场,仅此而已。

梁城获救了。梁城不再需要墨者。于是他带着与父母阴阳两隔的孤儿离开了。晚霞抑或血光,染红的满天的尘埃——这份残忍不适合墨者,墨者要去的地方,是另一个世界:在那儿,没有战乱,没有践踏,没有人会被迫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那儿,他要告诉孩子们:人们应选择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观墨攻有感 篇4

通过看《墨攻》的电影,知道了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出色。表面上说,就是讲述一个“守城”的故事,深入一点的讲,就是讲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这个故事讲得井井有条,精炼生动,羽翼丰满。看电影不仅仅追求的是观后感,而是要从中悟出什么来。给我们更深远的思想空间……

《墨攻》并没有象传统大片那样,过分的刻画一些太过惟美的画面,贯穿始终的色彩不是那么艳丽,而剧中血流成河的场面反而成了最艳丽的画面,艳丽的令人震惊。故事也没有那些过分磅礴的音乐,只是有着应景而又不会夸张之乐。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

7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此时,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仅只有孺妇平民4000余人的梁城。

在十万大军压境梁国时,怯弱的梁王也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与赵国为敌,所以一早就派了人去向赵国投降,同时,他却又贪恋着自己的权势,所以他向“非攻兼爱”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爱”,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他们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所以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伤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时却早已凋零,在梁王发出请求救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做出响应,除了革离。字串

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前来,只为挽救梁城,减少伤亡的墨者——革离。

不可一世的赵兵对这位来自墨家的无名小卒鄙视之极。但革离却出奇制胜,奋勇抵挡住赵军二千兵马的偷袭,令赵军束手无策,无功而返。

逐渐,全心练兵,亲自制造无数特别武器的革离,加强梁城防守实力,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使得梁城上下,无不对革离折服。但是,突然到来的墨家传人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顿时引起梁城惊恐万分。而此时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隐匿在革离身边,杀气四伏。

城外,尽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损兵折将外,依然无法攻占梁城,反令革离声望传遍各地,远远超过了无能的梁王和强悍的巷淹中。

正值赵军无心攻战之际,赵王却突然传令撤军!巷淹中虽传令撇退,自己却坚持留下,继续作战,以报战死沙场的下属其在天之灵。结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属,不约而同地折返,发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赵军,梁王自以为能轻易应付,便急于把革离赶走。得享一时之安宁,梁城人民已逐渐忘记革离的功劳,返回从前的生活,疏于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赵军再次攻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

巷淹中没有捉到革离,却相信革离不会离弃梁城,于是以城民作为人质,逼革离现身。

革离的出现,与梁城的命运,在战争的起落中悬而未决。此故事主要是讲墨家“非攻、兼爱”思想。以和平为主题。故事的结局不管如何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值得学习的东西。

观墨攻有感 篇5

在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墨攻》,这是我近期看的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部,尤其是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叫做革离的墨者,为了梁城的黎明百姓用出了浑身解数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到了后来赶走了敌人但自己却差点被梁王所杀,不久敌人重新杀了个回马枪,梁王大败变为俘虏,后幸得墨者革离舍命相救再次大破敌人的军队,而敌人的将军却死于火中的故事。整个电影充满戏剧性,让人过目难忘。

在这篇电影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墨者那“兼爱天下”的道理。这个道理并不是在古时才形得通,即使到了高科技发达的今天这句话也还是相当的有道理,今日虽说没有了当年那凶猛的战事,可恐怖分的骚扰还在继续进行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饱受着战争的摧残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着,在这些人的身边有多少亲朋好友在他们的身边倒下!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要钩心斗角,大家和平的生活在一起不好吗?难道非要打打杀杀才行吗?不!不是的,世界上还是有许多的人为了地球妈妈,为了自己的信念与那些自以为是的坏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这些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这个世界要是少点战事该多好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恐怖分要杀害自己的同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同是人类。大家和和气气的在一起不好吗?

一部电影,一次震撼,它可以让人终生受益,也许是一件小事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只这些!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记住这一句话:兼爱天下!

观墨攻有感 篇6

城池、兵革、刀光、剑影……一次次精妙战术的运用,只见敌方战士不堪一击,木偶棋子般成批倒于梁城下。赵兵被击退了,留下的却是上千具尸体,毫无知觉地躺于异地,永远不再苏醒。

墨者革离深谙墨家守城之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保住了只有妇孺子民4000人的梁城。可他此时却忧郁地伫立于成堆的尸骨前。他为了和平,为了宣扬墨家“非攻”“兼爱”的思想而来梁城守城,而此时,他却在用杀戮换取所谓的和平,给予4000生命以生的希望,却夺取了4000生命生的权利。当他在用略带忿恚的语气拒绝梁王的召见与奖赏时,他已开始怀疑,怀疑自己的信仰与学说,怀疑自己的举措是否有利于和平与生命,他似乎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开始沦陷在理想与道义的矛盾中。

可孰知,随后这种矛盾便愈演愈烈。革离无求回报,秉持“非攻”“兼爱”的信念为梁王守城,却被梁王及其身边阴险臣子断为是阴谋,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反而追杀革离;革离真心诚意击退赵兵,拯救百姓,却遭百姓刺杀。人性的自私,贪婪,利与义的交集、冲撞使他感受到了矛盾的压迫,但更多的则是失落、彷徨与无奈。

当他再一次为拯救梁城而回到城内,命人挖水道击退赵兵,却使心爱的人与自己阴阳两隔。能称之为美好的东西都成为幻灭,留下的只有火与血,萧索的枯草在寒风中啜泣。

的确。人们因利益而发动战争,却也因战争将人性的卑劣暴露无遗。贤者看到了这些阴暗面,于是想力挽狂澜,却使自己一度陷入矛盾的境地。是人类的欲望,人性中的丑陋缔造了这些矛盾,使真正渴望挣脱的救世者感到心灵的煎熬,反而对自我、对未来茫然疑惑。他们痛苦着,只因他们清醒着。

最终,革离离开了这座萧条的城池。可以谓之正义、英勇的灵魂已于纷争的战火中消泯,留下的只是依旧执意愚昧着的梁王及其子民,灰黄的苍天土地浑然一体,已然烘托了超越悲剧的悲凉。革离牵起了小女孩的手,走向远方,似乎在绝望之际依旧怀揣着希望。我不知道,他的远方通达何处。在经历了这一番折磨后,他是否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是否会谋求出世,以获取内心的平和,而远离浅陋的世俗。又或许,他承认矛盾的存在,承认人性的浅陋,随即同意墨家支持秦国统一天下,而不再为了自己执着的遥不可及的理想空谈而使身心备受矛盾的苦熬。当然,还有一条更为艰难漫长的'路,便是坚信理想,从人性出发,去改变人性的丑陋,化解矛盾。但若如此,墨者及其世代都应具备超乎人性的忍性,为理想而承受一路的矛盾给予自己的自我批判、否定,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行为及道义的遣责,穿越这一路上真正的荆棘。

二千年前的墨者如何选择,都已成为故事离我们远去。“人性与矛盾”的课题已不再属于革离,而是隶属于每个生者并恒存。于是乎,我听到了一个清醒的声音:“看清真相,去找一条真正的路,走下去!”

观墨攻有感 篇7

此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进攻梁国。梁王急忙找防守的人才。这时,墨子的徒弟革离前来投奔。梁王说对革离万分信任,于是革离击退敌兵。可梁王出尔反尔,却要杀革离,在梁王独生子的牺牲下,革离才逃跑。谁知赵国杀了个回马枪,俘虏了梁王,革离带着子团救出梁王,可人们却又赞颂梁王。子团和革离悲伤地离开了。

这个故事 充分反应了小人的心胸狭窄,突现了大丈夫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博大胸怀。那些大臣,都像狗一样摇着尾巴,讨好梁王那个卑鄙,无耻,下流的下三烂。若不是革离,梁王与那些大臣能高兴地享受至高无尚的权力吗?子团,这个忠心耿耿的大将,对梁国失去了信心,悲伤的离开。

但令人出口恶气的是,梁国在不久终被赵所灭。这真切反映出人世间险恶。实在很值得一看。在目睹革离令人赞叹不止的计策的同时,又知道了从故事中可以反思很多我们该有与不该有的东西。

观墨攻有感 篇8

犚徊亢淖示薮蟮暮杵巨制,一场阵容强大的豪华盛宴,一次震撼有力的视觉冲击,一声声关于人性与理想的仰天长叹。这就是张之亮的力作《墨攻》。影片塑造了革离、逸悦、大王、公子、子团等生动细致的人物形象。但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影帝刘德华的精湛演技,将墨者革离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刀光剑影,家国天下。公元前的世界,被战马兵戈充斥。墨者革离,作为墨家的第三代传人,带着对和平的希望和期盼,来到梁城守城。进而影片从容不迫却又步步紧逼的进入主题。

灰黑色的色彩基调,画面似乎被阴霾覆盖,该人一种莫名的忧郁和伤感。在灰暗中,革离带着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宣传和平、至善,似乎为阴暗的世界打开了明亮的一角。然而,最初的到来换来的只是误解与不信任。公子的不信任,大王的不器重,却不能压抑住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守城的责任。经历了战事,不得不佩服他得料事如神,处变不惊。对于战术,他无比精通,果然浩浩赵军屡入圈套。但战争过后,他看着血流成河的赵军尸体,眼中的震惊、无奈、悲愤、悔恨,又清清楚楚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是啊,“他们不是人吗?”他的悔恨自问,传达出他悲悯苍生的浩瀚情感,让观众为之动容。

随着剧情的深入,革离这个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守城的成功,换来了百姓的尊重与信任,也招来了他谋反的谗言。无奈之下他只有离开。连自己想拯救的人都不能信任自己,这是他最大的痛苦。然而当全城百姓的命都悬在他身上时,他又义无返顾地回头,为的就是墨家的和平理想能够拯救一国之民,能够平息无尽的战乱。

革离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定位而简单化,而是进行了充分展开。他要宣扬和平,尽快守城来结束战争,却又忍受不了战争的血腥与残忍。他心怀百姓,感慨苍生,却又不得不用生灵的肉体去医治战争的创伤。影片中,还纠缠了一段革离与逸悦的爱情,于不温不火中流露了真情。在逸悦生前他无法成为她的真爱,待到如梦方醒时,逸悦却早已乘风归去。纯真却又凄凉,哀怨却又心碎。一向果断、冷静、处事有原则的革离,失却了无法复得的爱情。

革离这个人物形象的定位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当今世界,战火蔓延。如果将墨家“非攻、兼爱”思想传播开来,洒向世界,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硝烟和涂炭的生灵了。这种敏感的社会性问题使得这个传播和平的使者更加具有了典型意义。同时在电影中,导演用形象细致的笔触,却又不失放达地刻画了革离的心理变化,让观众的思想徘徊于欲望与伦理、生存与自由之间。

整部影片的大量战争情节,使影片具有恢弘壮丽的色彩,具有史诗般的华丽和历史正剧的神采。军队的大气磅礴与革离的形单影只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他伟岸正气的历史形象,成就了他忧民向善的理想人格。他的句句经典对白也应成为对战争的最好诠释!

这是一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激发人类思考共鸣的电影。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能感受到导演的良苦用心。在叙事上,显示出他的成熟和稳重,节奏的控制也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平实的画面和华彩的高潮相互交织,无不体现出战争的残忍与无奈。

电影是一种宣泄和寄托,因为它能表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在凄婉、苦涩的基调中,整部影片张弛有度。虽凄婉哀伤,却不绝望。激活观众的思考,荡涤观众的灵魂,是创作着得主旨。在感叹中,人们才会重新审视世界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