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范文

乐进修 人气:1.86W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1

我小时候一直很胆小,不敢和别人多说一句话;不敢自己处理问题;一遇到困难,就总想逃避,或非要爸爸妈妈帮忙完成。可是那本书,那本书中的故事,却让我改变许多。

我说的这本书叫《手心里的阳光》。书里的主人公叫雨桐,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她从小和外婆在一起生活,虽然外婆家不富裕可是外婆却很疼爱她,她也很知足,也很乖巧。但是,生活却一点也不眷顾她,首先最爱她的外婆去世了,她不得不来到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对她如路人一样冷漠,妹妹也非常排斥她……一桩桩一件件不愉快的事深深地伤害着小雨桐的心。小雨桐好可怜啊!

读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我的父母疼爱我,我的老师喜欢我,我的好朋友关心我,我真是比雨桐幸福多了。

我边看边默默的同情着雨桐!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雨桐姐姐并没有被困难和磨难吓倒。虽然她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也禁不住伤心流泪,但她一点也不抱怨和自卑,总能迅速调节好自己,主动战胜困难和挫折。有一次,她为了锻炼自己,去酒吧打工,从晚上六点一直站到半夜。也没有叫一声苦。

“既然雨桐能做到,我做又有何难”我一边读这本书,一边暗自给自己打气。 我有那么多关心爱护我的人,我还胆小什么?我还畏惧什么?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沟通;主动参加班级活动;主动帮爸妈干家务。努力成为一个热情活泼的小姑娘。

总之,真的很感激这本书的作者黄春华老师,他写出了那么好的一边书《手心里的阳光》,给我树立了雨桐这个好榜样,让我变得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成为一个坚强、勇敢面对人生的孩子。希望大家也变得勇敢坚强起来吧!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2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黄春华的作品——《手心里的阳光》,讲述了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的雨桐,因奶奶的去世被迫投靠远在兰亭的父母。在处理周围人的爱这些关系的时候,雨桐深感苦恼,直到母亲也去世了。

雨桐经历了她所不能承受的痛苦:父母离异,失去父母的爱,足以让一个孩子悲痛欲绝。可是雨桐,却拿出了平常人少有的勇气,离开父母,独自一人生活在兰亭。这是一个孩子所不能办到的事情,孤独、寂寞、痛苦时时刻刻伴随着雨桐。上帝有时是公平的,有时又是公平的;有时是仁慈的,有时却不是仁慈的。有一种人,近在咫尺,却心在天涯。她如果是过客,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她如果是朋友,我们可以背道而驰;她如果是妈妈,我们又将怎样?生活就是一种宿命,我们注定会依恋一个人,依恋得刻骨铭心。而当这个人离我们而去之时,我们就该长大了——成长是一种疼痛,疼痛是一种真实。

我们永远站在青春的帏幕背后,轻轻撩起垂落的一角,对你诉说着不变的故事——我们、你们和他们,共同拥有着那份薄如白纸的青春,恰似夏日的枝头不能停止的歌唱。扑面而来的'美丽,稍纵即逝的忧伤,笑脸在掌声中绽放,泪水在心痛中消逝……

读了《手心里的阳光》,让我明白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别人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痛苦什么也不是,就是痛苦,从痛苦里读出什么,才是财富。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手心里的阳光》。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雨桐的悲惨经历。雨桐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她的爸爸妈妈都到别的城市工作去了,丢下她和外婆在一个小镇子上居住。

有一天,雨桐的外婆病了,到医院检查了一下,是绝症——癌症。雨桐得知后,非常伤心,但是她必须学会坚强面对。来到病房,雨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突然外婆说要喝雨桐做的汤,于是雨桐回家做汤。当她赶到医院后,悲剧发生了,她的外婆过世了,她只能默默地将外婆“送”入“天堂”……

多么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要一个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是成年人也无法接受的。当她想到外婆的双眼已经闭上,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她的心痛如刀绞一样。我自叹,唉,为什么人们总是推动了才懂得珍惜。雨桐此时她能做的只有将外婆的骨灰埋好,然后去找她的爸爸妈妈。

到了爸爸妈妈那里,又因和妹妹相处得不太融洽,只好自己委屈一下,去宾馆住宿。一个接着一个“巨浪”打在前头,雨桐就像一叶小舟,辟风斩浪。接下来她的命运又遭到许多打击。一天,雨桐接到一份e-mail,是爸爸发过来的——妈妈也是癌症!天啊,雨桐这时真的不想活下去了,而外婆的遗愿就是雨桐好好活下去。所以她只有用外婆最后的嘱托来让自己坚强地活下去。不久,妈妈也去世了。没到一个月爸爸又找到了他的伴侣。雨桐不再犹豫,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了。

这个故事,其实和生活中的好多情况也是挺相像的,我们只有在经过不断的磨练与“致使”的打击手,才能知道生命如此可贵。还有我们不能也一定不要再犯一个天大的错误,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不要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4

简单朴素的包装,让人耳目一新;大方的字迹,组成了六个虚幻又附有诗意的大字:“手心里的阳光”。一本并不显眼的书却有着不凡的内容。

女孩雨桐,自幼与外婆生活在内地。父母通过努力拼搏在一个名叫“兰亭”的地方过上富裕的生活,却几乎不与女儿联系。雨桐与父母之间有着深层的隔阂。外婆去世后,雨桐被迫来到兰亭,种种难堪与尴尬不断发生。最难过的是,父母有了另外一个女儿,而且对她百般疼爱。在融理来自父母、妹妹、同学这些关系时,雨桐深感苦恼,并勇敢寻找,直到揭开谜底……

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雨桐最好的朋友的爸爸是个瞎子,雨桐去看望她爸爸时,她爸爸让雨桐把手伸到阳光底下,并精确地划出了阳光和阴影的分界线。她爸爸对雨桐说:“这其实并不难,你觉得难,是因为你的眼睛抢走了阳光,你习惯用眼睛感受阳光,对不对?但我不一样,我一伸开手掌,阳光就在我的手心里。你把阳光握在手心里,就能感觉到它的脉搏,不信你闭上眼睛试试?”雨桐闭上眼睛却感觉不到。“当然,因为你能看见阳光,所以感觉不到,但在我这里,阳光不仅有心跳,还有气味呢!阳光有时候是清香的,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有时候也会发出霉味,就像蛋糕长毛了。

当然,这些比喻都不太准确,真正的味道只能用心感觉,一说出口,就走味了。”

这段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我都会用不同的身份去读,读出的道理和感觉也不一样。我们都有眼睛,阳光对我们来说太不珍贵了,所以,我们的手心里感觉不到阳光。上天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得到的多,你失去的也多。他虽然失去了看见阳光的能力,却得到了感受阳光的能力。

着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外婆和妈妈其实都在教给我同一件事——外婆说不要去恨;妈妈说要学会去爱。

我的经历也和雨桐差不多,从小是被外婆带大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忙,每天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后又写稿,第二天早上很早就又走了,还经常出差,所以很少能见到她。我每天都和外婆待在一起,别的小朋友摔跤了、受委屈了或者被表扬了,张开嘴第一句话肯定是:“妈妈!”而我的第一句话肯定是:“外婆!”外婆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但是外婆总是一遍一遍的给我讲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虽然是很简单的,但却让我受用一生。我第一次笑、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考一百分、第一次……都是外婆陪我经历的。我长大了,外婆眼角的皱纹却越来越多;我长大了,外婆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多;我长大了,外婆却离我而去;我长大了,外婆却……几年里我的生命里只有外婆。

有一种人,近在咫尺,却心在天涯。她(他)如果是过客,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她(他)如果是朋友,我们可以分道扬镳;她如果是妈妈,他如果是爸爸,我们又将怎样?

生活就是一种宿命,我们注定会依恋一个人,依恋的刻骨铭心。而当这个人永远离我们而去之时,我们就该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