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希望作文三篇

乐进修 人气:2.56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的希望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的希望作文三篇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1

星期四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回家后,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今天收周记时发现很都家长在本子上写上了自己的期望。

张曦心的家长写道:让孩子长大当一名老师。

马昌兴的妈妈:想让马昌兴当解放军。

宋润康的妈妈:我想让我的孩子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可以去救助无数的疾病患者,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

孟猛的妈妈:孩子长大后……长大是肯定的,人从小到大是一个漫长过程。成长过程中会碰到或多或少的磨难,作为母亲我会帮助鼓励他度过困难时期。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长是他的第一个老师,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老师、榜样。首先孩子长大后成功不成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必须成仁,从古至今,忠孝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必须忠诚,对待老人必须尽孝。有忠有孝才会有朋友,才会受到大家认可、尊重。至于孩子长大后会做什么工作,那是以后的事。事业的成功是有很多方面促成的。他想做什么,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出他人的付出才会收获他人收不到的成就。总之一句话,付出就有收获,想成功必须先成仁。

李章曼的爸爸: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能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赵瑞琪的爸爸: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作为家长我希望赵瑞琪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有崇高的品德,这是做人的根本。再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条件。

有以上方面做基础,将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至于选择何种职业,要琪琪自己去选择,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要自己快乐,就足够了。

祝琪琪: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无限快乐的人!

张德龙的妈妈: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才的人。

米朋昊的妈妈:我希望我的儿子长大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王思怡的妈妈:我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位白衣天使解救所有的病人,健健康康的生活。

卢云萱的爸爸:我希望女儿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国家宇航员,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朱小雨的妈妈:孩子一生的幸福是父母提前要考虑的,但是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梦想。一开始,我想让孩子当医生,但她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设计师,要设计出像鸟巢呀,国家大剧院呀,这样宏伟的建筑。”我笑着对她说:“你的梦想非常好,要实现他,就必须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她点点头说:“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的。”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2

暑假期间,西藏中学组织同学们到云南参观,大家兴奋地拍照留念(左二为作者)。

“蓝天丽日,每一片阳光,总是那么亲切,勤劳的人们在这里生息,千百年来的风霜汇聚,更迷人……”都说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尽管我个人的声乐天赋似乎有负于这样的赞许,但从藏族人民主流讲,这是一种赞许,也是客观评价,所以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开始我的故事

作为一名藏族女儿,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民族。我爱我的民族,也爱我国其他55个民族,一种血肉情意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时间是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36岁的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经历,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我是一个地道的拉萨姑娘,在我小的时候,拉萨的汉族同志特别少,我身边的大人们都把人群作这样的划分:他是国家干部,他是居民。民族干部子女和汉族同志接触得多,会讲汉语,居民们都不会。我们家里只有父亲是国家干部,我们又住在居民区,所以只有爸爸会讲汉语,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点儿汉语都不懂。那时我和弟弟以为“新娘子”是一句骂人话,吵架的时候会经常对骂“新娘子、新娘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和母亲都不懂汉语,但我上小学时,我母亲坚持要我到汉族班去读书,她觉得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学习汉语会有更好的前途。现在想来,我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族妇女还是很有远见的。然而可想而知,我的小学一二年级过得是多么艰难。

小时候的我非常腼腆且固执,虽听不懂汉语,但不哭也不问,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泥菩萨”。我们班上有个和我一般大的汉族女同学,我很喜欢她,每次她跟我说话我都特别高兴,我也能感觉得到她也非常愿意和我在一起。尽管俩人语言不通,但下课时我们总会凑在一起玩。她有时看着我,会边说着什么边指指我的衣服,又指指她的衣裳。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当时我的理解是她在和我比谁的衣服漂亮。我那时有一件父亲从内地给我买回来的花上衣,我觉得特别美,为了跟那个女同学比漂亮,我一直穿着那件上衣,每次母亲要给我换下来洗的时候,我都又哭又闹。遗憾的是,还没等我学会汉语,那位女同学就和她的父母调回老家了。又过了若干年,我才明白,那个女孩当时是在和我比谁的衣服干净而不是漂亮,可当时的我一点都没明白,想想很是惭愧。

12岁那年我小学毕业了,因为成绩优异,我顺利而光荣地考上了内地西藏班_重庆市西藏中学,我是第三批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从此,我开始了11年的内地求学生涯。

12岁就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可我没有丝毫的忧伤。父母亲教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学成归来”。可那时的我对“学成归来”一点概念都没有,“大学”对我而言是十分空洞的概念,我只知道要学习好才对得起父母。

离开拉萨的那天是1987年9月14日,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早上,我穿上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新衣裳,心里一个劲地盘算着到了内地要吃电视里见过的叫不上名的特别精美的食品(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藕和汤圆)。我们在拉萨市教体局的院子里集合,父亲出差在外,是外婆、母亲和小姨来送的我。100名学生有很多家长送行,院子里有歌声、欢笑声,也有哭泣声,哈达在人群中飘舞。几个大人组织我们排队,说是去机场的班车到了,于是大家就开始依次上车,这时很多刚才还在嬉笑的学生开始哭泣。随着汽车缓缓启动,车上车下已经哭成一片,我在车上看见送我的母亲和外婆、小姨都泪流不止,还不停地对我说照顾好自己,一时间我也被悲伤的情绪笼罩了。

这一分别就是整整4年,思念和孤独感常常萦绕着我。我算是非常幸运的,父亲出差时顺便看过我几回,我则每周给父母写一封信,而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在这4年中没有任何人来探望。尽管承受了与亲人分离的煎熬,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内地西藏中学,我们有最优秀的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同学之间也情同手足。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假期里,学校还组织我们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探讨人生和理想,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有的想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想成为企业家,我们盼望着长大成人的日子,期待着有朝一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学校每年在白公馆渣滓洞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就此展开的人生观大讨论活动,尤其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渴望着自己成长为有良知、正直和对社会有益的人。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3

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带着父母的希望诞生的,父母给孩子设定了很多规划,很多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也需要孩子去实现。孩子要学习这个,孩子要学习那个。父母决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并且要求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一张钢琴凳、一双红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画笔,反正想让孩子是什么,孩子就得变成什么。惟独不是父母自己。

现在的家长过去是由父母带大的,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长大,孩子过早挂上月票或骑上山地车,奔波在城区街道上,从一个封闭的圈子再钻入另一个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课就像狼在追羊,不仅使他们没有玩的时间,也减少了与成年人交往的机会。而传媒、电视给孩子的信息,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父母。孩子基本上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离了,爹妈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于好奇,父母才偶尔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只是出于礼节,才去见见祖父母。正是周边环境的封闭,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习气。

当年父辈们80%都是自己去上学,现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学。为了让孩子能遂父母的愿,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费和支出的意向上,为孩子的开销或孩子的选择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们由于“出了血”,一不如意就冲孩子大吼大叫:竞争,竞争,否则扫马路去!孩子们则根本不当回事,心里在嘀咕:你也没混出息。两代人的冲突,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一个时空,也不是同一个社会。与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是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可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

在一项对上海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除了上6节课之外,还要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加上参加学校夜托班、提高班、家教辅导班等,共计454小时,人均每天学习时间总计为1054小时,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

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读点儿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

际关系的淡漠、环境污染,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孩子们在享受父辈们幼时从未享受过的丰富的物质及精神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精神压力。

他们从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而学校、家长传统而片面的教育观念,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的不适当教育观念,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过分关注智育和分数,实际上是剥夺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正常的生长环境。

TAGS:三篇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