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思考作文十篇

乐进修 人气:2.73W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思考作文十篇

思考作文 篇1

高,一个冰与火、冷与热交融撞击的艺术上帝。

他对绘画的热情,像拥抱大地的太阳般温柔慈爱,像熊熊烈火般燃烧不尽,带给身边人一颗炙热滚烫的心。他的画笔,跳跃着疯狂迷醉的舞蹈,奔放着,随意旋转着,令人目眩,因此他的作品大多都激昂向上,鼓舞人心。

他对生命的冷漠,像秋日里落地的枯叶般安静低沉,像寒冷的冰雕般刺骨锥心,使他过早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色彩终于在他的绝笔画面中黯淡了下来,他也由伤感的冷色调结束了他的一生。

他橘红色的发须是张扬还是寂寞,他的瞳孔是充满希望还是低落沉迷。那纠结的眉头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他的脸是冰冷的彷徨,他是冷与热的结合。他总是充满幻想,却游走于极端,他总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执着的爱着《向日葵》,他用抒情的笔调充分展示着那黄金般的绚丽色彩,一朵一朵绽放的花如同火焰,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他的画面,是永不熄灭的篝火,如同那激情似火的向日葵,按耐不住内心强烈的欲望,正奋力摆脱花瓶的束缚,奔向太阳。他的感情过于炽烈,总是因现实的黑暗而绝望,他的灵魂过于纯洁,总是因世人的污浊而叹息,他对梦想过于执着,魔鬼称他为上帝,上帝叫他为孩子,人们称他为疯子。

他说:“我是以向日葵的姿态活着,而不是以束缚的姿态活着。”看凡高的画,第一眼看到的是耀眼的光华,第二眼看到的是太阳恋上雪花的矛盾,第三眼感受的则是雪花在太阳狂吻下的无奈与消亡。

画如人生。当你被那金灿灿的麦田吸引时,你可否注意到画面角落里的阴冷,是否注意到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送葬队伍?凡高的绝笔画面,仿佛就是他自我生活的写照,是他宿命的遗言。灿如黄金的麦田之上,一群乌鸦飞过,也许,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个被束缚的稻草人,希望在阳光下沐浴又无法忍受乌鸦的啃食。他选择了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解脱,谁也不知道在中弹后的几天他是怎样度过的,是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还是在等待死亡。

凡高,一个渴望自由的麦田守望者,一个天堂的快乐狂人。

凡高,一个百变的绘画创造者,一个自由的游走于冰与火、冷与热的艺术灵魂。

我爱凡高,我爱他痛苦的快乐,我爱他生命的绝笔,我爱他的冷与热,我爱他。

思考作文 篇2

本周三,我们继续观看余世维博士的《管理者的性格魅力》,这次讲了第五个领袖性格――大度,余博士提出大度的外在表现为包容、忍耐、谦和、慷慨、分享,他谈到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世界闻名的设计大师贝聿铭、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女士,他们无一不具备这优秀的品质。

在我看来,大度即是宽容。表现为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极大的信任,宽容大度、胸怀坦荡的心理品质,能使人笑傲人生,积极进取。

曾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女企业家,发现身边一位助手私拿了20xx元钱,但她并没有发怒指责这位助手,而是温和地询问:“家里最近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过后还自己拿出3000元钱,叫助手寄回老家去或留着备用。那位助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主动拿出了那不该拿的钱,并解释了原因。后来一直对她上司忠心不二,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一个人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自己也一定会有所认识,感到后悔。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是理解和信任,如果他人能给予理解和信任,不但不会使之放任自流,反而会更激励人痛改前非,将功补过。这便是以情动情,宽容的力量。

在我的身边,时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比如儿子学习又不自觉了,某某学生又拖拉作业、上课又三心二意、课间又追逐打闹了……如果每每遇上情况都给以“严刑拷打”的话,一则自己会感觉太累,精神负担过于沉重,再则孩子的天空将永远灰暗,没有一丝光彩,倒不如冷静点,蹲下来与之交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其实人都一样,大人们也渴望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工作中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希望得到宽容,特别是领导的体谅,就算只是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

我们应如大海,广纳百川。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像海一样宽容,那不是无奈,而是力量!让我们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思考作文 篇3

生活就好似那一路的风景,随着细沙般的时间从手中缓缓滑落,在不知不觉中便错过了还没来得及品味的风景,生活便也单调无聊了起来,那为何不重拾那一地的思想碎片,重拾起生活?

走到岸边,看那淙淙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岸边的野百合随着风的吹拂摇曳;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盘古拾起老迈愚顽的岩石横卧在溪水将流经的小道上,不肯让路,那溪水遍乐呵呵地绕开了;那溪水流到中心,扭扭身子就漾了个潭,这潭就成了鱼儿的家……看它绕花穿树,跳涧穿石,你会想到什么?倘若有朝一日遇上这种景象却匆匆走过,你是否内心澄澈得如一面镜子,并且流淌着那清澈的情感和思想,你会想到创造如此生动情感的溪水吗?就是因为思考,这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色与之深邃的内涵才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看那家中懒洋洋的猫儿,站在炉火前看她,你又会想到什么?她蹲在后腿上,两条前腿静穆地站着,像是古希腊庙楹前的石柱。微昂着头,露出她的胸膛,像是西伯利亚草原的雪野。小红舌在微张的口中若隐若现,灵动的如一剪火焰。炉火橙光——火在她迷人的眼眸中闪动,热在她娇柔的身子上流布……此时此刻她那温暖和煦得让人如沐春风的性格便会感染深陷思考的你,你看着她,就好像看着一个诗人面对含笑的秋阳。倘若你从她的身边匆匆走过,你还能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吗?

只因思考,生活才更加美丽。

你漫步在庭院之中,烂漫的春光在青树翠蔓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富有活力了。邻居家的鸟儿叫声啁啾鸣啭,你陶醉其间。然而此时此刻一片叶子却在无意间不知从哪束枝上悄悄然陨落——春天的陨落。你会想到什么?或许那束还没长满嫩叶的枝条会因一片叶子的失掉而在争艳的百草百花中黯然失色,但请记住,失色的只是一束枝条,而不是整个春天!春天不会因一片叶子而陨落。倘若你匆匆地从庭院中走过,你还会感悟出人生之真谛吗?

的确,生活因思考而精彩,重拾那一地的思想碎片,生活还仍旧要毫无目的地进行下去吗?我仿佛看到鲜活的生命从生活的点滴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告诉我生活中思考的真谛。

思考作文 篇4

前两天看书的时候,书中说到很多的问题,范围之广,让我有点无法接受。

有时候随着文化的传播,我们自己似乎都找不清楚自己的路了,就好像曾经在游戏中徘徊,可是又接受了游戏,现在很多人在耽美的门前徘徊,现在又开始接受了耽美。

有时候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

未来是新的一代,可是掌控又不是破坏。我们总是会感觉,有一些人有一些事,都是不值得去信任的。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找不到自己了。

每个人都在努力,什么事情都不间断。

我们可以看清楚,当初的他们一直都在说什么大话,可是还是要根据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够看清楚所谓的是是非非。那些抢夺战,其实从来都无关紧要。

我会一直都记得,他们完成的速度如何,他们写完的该如何,质量又能如何。其实从来都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只可惜从一开始,他们就需要百般强调。

这样就有点枯燥。

可是读书的时候,我们似乎就应该接受很多,难道不是嘛。那么多的道理,即便是被他们轻而易举颠倒黑白,我们也要努力扭转回来。

这也是一种能力。

思考作文 篇5

小红站在几千米的山顶对正往上行走的丽丽大声嚷着:快点哟,山顶上离天很近,景色随手可抓哟,比你半山腰的景色要美上十倍哟,伴着回声小红的笑声飘向山下。

等丽丽爬上山顶时,小红正躺在草地上望蓝天呢,丽丽拉起小红就和她理论起来,你说山顶的景色好、离天近,可我半山腰的景色更迷人呀,两人各说各的体会、各说各的己见,好象非要争个什么出来似的。其实,她俩站在不同的高度收尽眼帘的景色定是不同的感觉,只是高度与环境不同收获也不同罢了。没有什么标准来约束,只是换位想想就好了。

现实的生活中的琐事也是一样,有这样一个朋友工作中很认真,领导交给的任务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可每次领导不是说这个标点用的不对,就是那句话前后顺序不对,搞得他心情很不愉快,事后常常和我们发发牢骚,就这件事而言不能说他和领导谁对谁错,换一下位置可能他们谁都会那么做。

邻居王姐守寡多年,有时遇到烦事或不开心的事就对同事絮叨一下,有理解的同事时常劝说、开导一下,可有多事的人背后难免说三道四,如果,你要是处在她的环境心情可能和她一样,当她遇到风雨时也需要避风的地方,也需要有个依靠的肩膀呀,换位想一想就会理解她的心情了。

还有现实的生活中有时找熟人或朋友办事难免有办不成、办不好的时候,这时对方从自己的“心情”出发就会对对方埋怨甚至不理人家,这样既伤了双方的感情又失去了朋友,要是和对方换位想一下就不会伤了和气的。

其实,站在不同的高度、处在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收获与理解各不相同,没有经历过的事就没有发言权,无论何事没有十分完美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换位想一下,人们就会心平气和,事情就会朝着“阳光”的方面发展了,所以做事就好学会换位思考。

思考作文 篇6

未来的机器人 在很多年以后,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变成了垃圾场、垃圾山。 为了处理这些垃圾,科学家发这种机器人的外壳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不会脏,不会生锈,也不会因摩擦而受损。它会自动找垃圾,它有一双特别大的眼睛,会闪光,一旦发现垃圾,它的眼睛就会闪光。然后迅速出击,很快就把垃圾处理掉。

它的肚子是一个特殊的工厂,这个工厂的作用就是处理垃圾。并且把垃圾转化成电能。转化出来的电能储藏在一个专门的卡里,供机器人的运转使用。因此,这种机器人不用充电。这种机器人很多,只要是有垃圾的地方,就会看见它的身影。 有了它之后,地球上再也看不见垃圾了,到处都变得干干净净的了。连蚊子、苍蝇也不见了。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

你看,有了这种机器人多方便啊!明了一种专门吃垃圾的机器人。

思考作文 篇7

拜读了孙国萍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4期的《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初步思考》(以下简称“孙文”)一文,感到收获颇大,引发了我们对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这一命题的关注,使我们对中学作文教学基本定位有了更为理性的理解,对中学作文教学课程的价值有了比较清楚的基本认识。近日又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8期余一鸣老师《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价值观权衡——与孙国萍老师商榷》(以下简称“余文”)一文,获得许多新启发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思考。借此求教于孙、余两位老师和各位读者。

首先,我们要指出余文中有意无意地曲解和误解孙文的地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展开问题的讨论。

1.余文说:“孙老师认为,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是指令性写作,而破坏指令性写作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写作。”

很显然,余老师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而后半句是不实之词。我们反复阅读孙老师的文章,与此相关的是这样一段话:“一种情况是把中学生作文和文学创作式的自由写作混为一谈,用自由写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的指令性写作……把中学生的作文当作文学创作,用纯粹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写指令性写作,就等于用打排球的方式来指导打乒乓球,用指导打反胶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打正胶。自然会南辕北辙,造成学生脑子里一片混乱。”作为擅长写作的余老师一定能够揣摩出这段话中“混为一谈”“用纯粹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写指令性写作”这样的词句绝不是简单提倡自由写作,当然也不是否定自由写作。在这段话之后,孙老师紧接着说“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简单化地用指令性写作的方法来应对考试。……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也不好,不仅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空洞无物,而且他们所期望的考试要求也并没有达到”。显而易见,孙老师认为“简单化地用指令性写作的方法来”指导写作,哪怕是应对考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不知道余老师“破坏指令性写作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写作”的结论来自哪里。

2.“恰如孙老师所言,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且小有成绩。我几次放弃了弃教从文的机会,自以为能用自己的写作特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却不幸成了孙老师笔下那类失败的语文老师。”

余老师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非常可贵。但孙老师的文章并未说所有“文学爱好者”都是“失败的语文教师”。只是说:“我认识几个才子才女,自己的文笔绝对漂亮,散文赶得上专业作家,但是她们的学生写作并没有优势,有的高考反而不行。”从上下文看,孙老师列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作家式的自由写作和中学生的指令式写作在诸多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为了说明有些老师无视这样的不同用单纯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指导学生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余老师不仅自己长于文学创作,而且又熟谙考试作文的门道,学生的作文考得那么好,显然是不在其中的。

3.“孙老师对作文‘发展等级’的不满,其实是基于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排斥文学创作,强调指令性写作。以上论述,是基于作文高考成绩的作文课程价值观,无疑是狭隘片面而且短视的。”

“孙老师对作文‘发展等级’的不满”是很清楚的,说孙老师是不满于在满分中扣除20分作为“发展等级”分的做法更准确。至于说“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排斥文学创作”,我们在孙老师这篇文章中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根据。孙老师说“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指令性写作”。按照我们的理解,“基本任务”之外,还是包含了可以进行其他写作的。说孙老师的“以上论述,是基于作文高考成绩的作文课程价值观”,更是牵强附会。不错,孙老师的文章中的确有大段的内容涉及高考成绩,但从文章的结构和行文很容易看出这是为了说明“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所谓高分作文和满分作文并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与余老师所看重的“文学创作”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内在的矛盾。至于余老师认为强调了高考成绩(姑且顺着余老师的意思这么说)“无疑是狭隘片面而且短视的”,注重了文学创作才是远见的观点,相信这个观点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

读孙、余二位老师的文章,使我想到关于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思考不能回避的三个立场选择:

1.为了多数人还是为了少数人?

章熊先生曾专门撰文讨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为学生中的极少数。我们以为章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尖锐的问题。不用怀疑,有不少老师的教学是为少数学生在教。课堂回答问题的,就是那么几个学生;能够跟上教师节奏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学生;能够和老师对话的,更是那么三两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就是看客而已。而这个问题对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价值也同样重要。毫无疑问,孙老师是坚定地站在多数学生立场上的。她非常明确地指出:“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她还说:“绝大多数人各方面基本的素养都是普通水平,或者说都比较接近。只有少数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超长的天赋。”“古人说:诗有别才。其实,文章写得好,都有别才。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将围棋下到聂卫平那样的境界,不管你怎么勤奋都不行。同样,不管你用什么样神奇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培养鲁迅和莫言。”可惜,余老师没有很好地领会孙老师的意思,却从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上抓住“公民”这个概念大做文章。如果我们的理解不错,孙老师提出“公民写作素养”这样的定位,只是为了说明中学的作文教学主要是为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写作素养(当然不是余老师所说的“掌握应用文体写作”),而不是为极少数像余老师这样有创作天赋的人进行教学。这里的“公民”是和“专业”相对的,而不是余老师所理解的“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的、和“国家、社会”相对的公民概念。至于余老师说“如果换上‘村民’或‘市民’的定语,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觉得这样的说法显得很不“文学”。因为谁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绝不会一定就是生活在村庄中的“村民”或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不过,我们从余老师大段的阐述中还是清楚了他的意思,他是不赞同孙老师作文教学为绝大多数普通人而教学的主张的。因为余老师知道孙老师这里是讨论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而不是写“公民意识”的论文;余老师还说:“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且小有成绩。”说“小有成绩”,肯定是谦虚。但我们想,即使余老师的作文教学“大有成绩”,历年所教的班级学生作文考得好,也仍是“少数”,因为在南京,能够考上“南外”都是选了又选的“少数中的少数”。

对中学作文教学是为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立足为多数人,兼顾为少数人。即培养那些写作天赋一般的同学的写作基本素养,是我们的主要责任;而对那些写作天赋突出的同学,要给他们成长空间,要保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写作特长。

2.立足现实还是立足理想?

阅读孙老师和余老师的文章,我们隐隐感到两位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追求,但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立场有着明显的不同。余老师更多的是侧重理想,孙老师更多的是侧重于现实。余老师对课程价值思考的理想化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余老师在否定孙老师的“公民写作素养”时说:“公民写作不仅是指掌握应用文体写作,掌握说明和表达的方法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由此,我们看到余老师有着非常强烈的人文情怀和可贵的乐观精神。培养“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公民,确实是迫切需要的。但如果说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或者主要任务,只能是“理想”或者“梦想”。(2)余老师告诉我们:“我是一个倡导自由写作的语文老师,还写过《考试作文不必规定跑道》的文章,我觉得如同体操跳水等竞赛项目一样,作文有规定动作,也应该有自选动作,而体现选手特长和个性的往往是在自选动作。”余老师关于作文考试显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考试作文不必规定跑道”,考试作文“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不过,真要付诸实施,恐怕还要有漫长的等待。(3)在谈到高考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时,余老师说:“问题是孙老师弄错了一点,这是高分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是对佼佼者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每一个高中生作文的要求。如果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篇作文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不是要求每一篇作文都能在四个方面达到这个高度,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先替孙老师辩解一句:既然“是对佼佼者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每一个高中生作文的要求”,那么就不应该扣掉那么多同学的分而应该给少数几个佼佼者加分才对啊。至于说“如果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篇作文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不是要求每一篇作文都能在四个方面达到这个高度,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觉得还是过于乐观了。不要说学生,语文教师中有多少人能“及”,我们也不敢乐观。(4)余老师问道:“从学生而言,为什么那么多的高考状元在耀眼之后湮没在芸芸众生中?为什么中国的富豪普遍缺失慈善情怀?为什么钱学森的‘创新人才’之问无解?”这几个问题问得真痛快!也是我们常常提出的问题。但论定“这与我们几代人的语文学科价值滑坡有关”,恐怕就值得讨论了。如果余老师认为只要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更高一点,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就能够挽救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就能够培养“创新人才”,似乎也太乐观了。(5)余老师说:“殊不知,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缺乏生命力和想象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蓬间雀’。”可见,从培养目标来看,他是不屑于培养“蓬间雀”,而是要培养能够作逍遥之游的大鹏的。通读余老师的文章,一个中心意思就是孙老师这样的定位太低了。

由以上几点不难看出,余老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更为乐观,更为理想。我们以为这是非常可贵的。不过,这样的理想只有扎根现实,才可能实现。似乎孙老师更多的是考虑现实的条件,学生的条件,教师的条件,环境的条件。我们当然以为,比较合理的定位是将理想和现实结合,立足现实,怀揣理想,心中有理想,但也不脱离实际。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的理解没有本质的差异。孙老师反复强调“基本”,就是留有空间,并没有否定更为理想的追求;而看得出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老师,他多次例举高考成绩为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3.基于对立还是基于统一?

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毫无必要,当然是坚持对立的统一。但问题不是这样简单。我们发现,对语文很多问题的认识,包括对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理解,人们还是容易采取简单对立的态度。

一是对写作和创作的理解。

一般人的写作,包括中学生的写作和作家的创作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能说两者是完全不相干的,更不能认为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基本的写作能力,是作家创作的基础;作家创作所特别需要的认识生活的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也是一般人写作所不可缺少的,同样中学生的写作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只不过两者的要求有所不同,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当然我们又不能因为承认了两者的相通之处和共同之处,就以为两者完全是一回事。

二是对指令性写作和自由写作的认识。

中学生的写作,其基本性质是培养指令性写作的能力(这并不简单等同于考试,他们将来在生活中也很需要这种能力),但并不能说它就只能是“指令性写作的教学”。对这一点,孙老师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我们上文已经引述过她的有关论述。同样,我们说自由式写作主要是指作家的文学创作,但并不是除了作家的创作,其他的写作就不包含“创作”的意味。我们以为培养“指令性写作”的能力,也必须结合自由写作式写作的训练。相信两位老师如果具体阐发到作文教学的策略一定会这样以为。

三是对考试和素养的理解。

我们知道很多人是鄙视考试的,同样也鄙视考试作文,以为凡考试作文就是八股,八股就是僵化的形式,就是形式技巧。反对应试的人这样认为,热衷应试的入也这样认识。我们以为,这都是犯了极端主义和简单主义错误。考试作文是不是八股,我们暂且不说,即使八股的文章也不是一概废话空话,八股并非没有好文章。就像“有生命力有想象力”的文学创作未必都是好作品一样。我们以为考试和素养并不矛盾。正如余老师所言,具有良好的写作素养,“只要教师指导时为学生划定‘雷池’,适应戴着镣铐跳舞”就能考好;反之,缺少写作的基本素养,不管传授多少技巧秘笈也不可能考好。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把作文命题和阅卷中存在的问题,和讨论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搅在一起。

思考作文 篇8

1.字迹潦草,书写不够规范 有的学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阅卷老师只能上下文联系,连蒙带猜,才能勉强读懂句意;有的学生不懂书写格式,如开头不懂空格,文中不懂分段,段中不懂得正确书写和运用标点符号。

2.扩写材料,没有认真审题立意 近些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作文都是新材料作文——即讲一个故事(事件),让学生提出观点写作文。但有些学生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而不去挖掘作文材料背后的深意。如20xx年的作文材料中说到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会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于是,又有各种喂食动物的作文出现,有的动物生病了,有的游客被教训了,有的……总之,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

3.缺乏生活常识,论据可笑 作文,不仅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考查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文中的事例不仅仅是用来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思想)的,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是非的分辨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好多年前,曾考过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记得一位老师说过,那一年写父母在高考前意外身亡的学生很多,刚开始,老师觉得是一种感动,但后来发现,大多数实为矫情。

4.文章内容空洞,只有观点而没有论据和论证过程 有的学生拿到作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也不会审题立意,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凑够字数。因此,他就盲目下笔,述写材料,空洞讲理,不着边际,直到文章最后似乎才有所感悟。终于提出了一个看似观点的话语,但又戛然而至。我常常戏称此类文章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论据材料陈旧,应用在文中显得牵强 学生阅读面过窄,积累的作文素材过于陈旧,离不开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霍金等。这些事例本身都很典型,也不乏教育意义和励志作用,但用得过多,就会没有新意和时代精神。

兼于上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认为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很重要 高中毕业生已都是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比如庄稼的种收季节;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的来源和意义;生活中的日常规范以及吃饭穿衣的基本礼仪,等等。

2.审题立意不可缺,提炼中心是关键 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传统材料作文在材料之后有一段阐明观点或发表议论的话,这无疑已经概括了作文材料的中心。而新材料作文中只有材料而没有总结性的语段。这就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可以训练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I中的作文。

老切割师的话就是这段材料中的关键句,其中“经验”“技术”“勇气”就是关键词,可以任选一个立意,也可以立意为“经验+技术+勇气=成功”。

②材料中的叙述对象就是立意角度。上述材料中叙述的对象有商人、其他切割师、老切割师、徒弟,前两者的角度不好写,但后两个的角度就好写多了,老切割师的成功是“经验、技术、勇气”,而徒弟成功是不考虑其价值,心无杂念。

③从材料中找到辩证的关系进行立意。如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II中的作文: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这段材料中有游客、动物和制度三个角度,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立意,也可以辩证地立意,从游客与动物的角度立意——爱与害,从游客与制度的角度立意——爱与法,情与理,理智地去爱等等。

④从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因为篇幅有限,不一一举例,大意即从提供的素材里寻找共同点。

另外,还应该注意:一、任何材料都最终要立意到人上;二、材料中叙述对象有观点我们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立意,但要选一个好写的来写。

3.文章结构要完整,内容丰富见真知 考场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阅卷老师是其唯一的读者,而且阅读时间很短。因此,考场作文最引人注目的应是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题目做到“慧眼传情”,开头做到“开门见山”,中间行文引用材料最好是古今中外,结尾联系现实和时事。

作文有法,但无定法。要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技巧,准确表情达意,取悦阅卷老师,勇夺高分。

思考作文 篇9

是夜,约莫11点,妈妈爸爸都在外面上班,我一个人享受着这平常的夜晚。

周围静悄悄的,我坐在写字桌旁写作业。偶尔有几辆车呼啸而过,夹杂着树叶被风卷起的沙沙声。“你让我死了算了啊”!这句话穿过风声,从窗外射进我的耳朵里,我吓得不轻,抚了抚胸口。我没探出头去张望,只是从声音里辨别出这应该是一个中年男子,旁边还有另一个男的。

“你让我死吧,我不活了啊!”“闭嘴,起来!”“啊 ——啊——我要死了!”“起来啊,哎哟,走!” 他们的声音是那么清晰地传进我的耳朵,许是平铺直叙的语言并不能表达什么,但是这情形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崩溃。

我是想看一看的,但终究没有打开窗户。我突然想起我妈也是在这样一个夜晚与我聊天,“等你将来进入社会就明白了,社会很残酷,每个人压力都很大,等你长大自然明白我们叫你认真学习干嘛。”当时年龄小,也不是很在意,如今倒是有些明白。

我又想起周五下午放学,班主任老邓拖了堂,回来的路上天已染黑,看见的“星光”都是灯光罢了。到家乐福的十字路口时,灯火阑珊,甚是热闹。有头与肩膀夹着手机接电话,手上拿着公务包的中年男人过着斑马线;有大手牵小手的母女俩,小女孩是那样的快乐,而母亲的脸上却是疲惫不堪;有相互勾个小手就满脸通红的情侣;有骑着共享单车,身上穿着阿迪达斯,脚上蹬个匡威的年轻人……一个十字路口而已,竟有着人生百态。

我想人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要拼搏,我们为什么总想长大,大人却总想回到童年?以前,这些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脑子里已经有了成形的答案,人就这短暂的一生,不拼不搏,犹如行尸走肉,等着下辈子再奋斗吗?下辈子投胎是不是人还不一定呢!

咔哒,门开了,是一脸疲惫的妈妈回来了。我从卧室跑出来,她一愣,随即换了一个笑脸,“怎么了?”“没事”,我在心中回应她:现在还是努力学习,不要胡思乱想,长大还要养活我妈呢!嗯,加油!明天又会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一天!

思考作文 篇10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演绎着亲情的融融暖意,友情的情深似海,爱情的琴瑟调和,以及在我心里惦记着的那份师生的深厚之情。

“铃~铃~铃~”上课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了座位上,只见老师拿着一叠试卷走上讲台。回想起上个星期的考试,心不由自主的慌了起来。开始发卷了,我的心跳却也跟着试卷的沙沙声而剧烈跳动。到我了,我一拿过试卷便立马捂住分数,慢慢地,慢慢地抬起双手。“68~”我愣了一会,顿时感觉世界都是灰色的,生活是苦涩的。眼看着别人的试卷都是80多分,我趴下头,默默流下了眼泪。

放学后,便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我…我……”一时半会不知如何去面对老师。心想:这下完了,恐怕是要挨一顿骂了。“先坐下”老师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椅子。我便坐了下去,可是我的脚却不受控制地发抖着。

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支红笔,一边对着试卷指指画画,一边帮我分析着试卷。“看着,这次考砸主要是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需得加强巩固,复习,多做些习题……”就这样,他不断地给我指点迷津,我便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接着,分析试卷后,他帮我总结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又翻开课本,帮着我查漏补缺,把那些我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又一点一点帮我巩固了,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爱的气息。“学校的事务都忙完了,怎么还没回家?”另一个教师走了进来。老师抬起头来,回应道:“没事,学生考试出了些问题,帮忙分析一下,耗不了多长时间。”我的心顿时都酥了,感觉就连生活也都披上了彩色的衣裳。

就这样,过了半个小时。“就讲到这吧,太晚回去你父母该担心了。还有,这次考不好了不要气馁,加以反思,平时多做些练习题,考试的时候要细心,下次再好好努力还是可以拿到好成绩的。”她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我便拼命地点了点头。

脚步轻盈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上,尽管天渐渐变凉了,还是能感觉到心里的一丝丝暖意。虽然已经接近了黄昏,可夕阳还是依旧那么的美。

生活还是那么的千变万化。思虑,烦恼,枯燥,疲惫……都不断笼罩着生活。但是,在我的生活里,却占据了大部分的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