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经典语录及读后感

乐进修 人气:2.79W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

1、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2、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3、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4、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5、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6、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7、战争已经被扔进了存放悲惨记忆的高阁,它仅仅在开启香槟酒的砰砰爆气里被偶尔提到.

8、 他在没有爱情的荒漠中所结识的那些女人,多得不可胜数,她们把他的种子撒播在整个加勒比海岸,但没有在他的感情上留下一丝痕迹.她们大多是摸黑进房来,拂晓前离去,第二天他醒来时,只有对她们肉体的一点索然无味的回忆.

9、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10、 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感情,是本身的幼稚.

11、你如此憎恶军人,跟他们打了这么多的仗,对他们琢磨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成了同他们一样的人.人生中没有比这更卑贱的理想了.

12、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

13、她身上披着蔑视一切的厚厚的盔甲,这是世间的任何诱惑都无法刺破的.

14、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5、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6、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这么长日子外出之后,对任何一个有着清晰记忆的人来说,这种破坏都会觉得是一种灾难.

17、上帝似乎决意要考验一下人们的全部惊讶能力,他让马贡多的人们总是处于不停的摇摆和游移之中,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失望;一会儿百思不解,一会儿疑团冰释,以至谁也搞不清现实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18、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19、并不是聊得来,就适合在一起;并不是适合,就能够在一起;并不是能够在一起就会永远在一起;也并不是永远在一起了就会幸福的.

20、这个无奇不有的世界上也一定会有一个男人以他无以伦比的无所谓态度来对付她的.

21、政府通过所能运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地在全国反复重申.于是,一种官方说法终于站住了脚,这就是: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地回到了家里.

22、可是当我闭上眼 再睁开眼 只看见沙漠 那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23、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

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24、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25、人生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吧我忌讳说我的故事,我受伤的故事,本已愈合的伤口被人一次次的撕裂会很疼,很疼每个人,每个家庭不是都经历过淡淡的悲喜交加?我不要别人的怜惜,我讨厌自以为是的哀戚.

26、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7、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8、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

29、预感总是倏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30、这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往事的回忆里.

百年孤独读后感1

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十九岁.年纪不算小,,但还是有点幼稚,,因为李伟老师我接触了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着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着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着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读后感2

《百年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就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全书几乎没有任何向上的积极气息,有的只是孤独和颓废.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时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过眼云烟"坦白地讲,这部30万字的《百年孤独》,很好看,你会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当时重复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双眼"因为据说本书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独》,却缺乏这种积极的精神,只有偶尔几个积极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岁的乌苏娜,他一直活到十几章(本书一共才20章),那个时候他的曾曾孙子都出世.了总的来说本书的基调还是黑色的,结尾那句话"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我的理解与书中的简介不同,书前面的简介说这句话代表的是积极,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即将来临.

我却觉得这句话是为这个悲剧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独历史画上句号.并不预示着以后的家庭就不孤独,而孤独其实是挥之不去的,谁也逃不掉的.书中的人物都是孤独的,但每个人面对的方式有所不同.

奥雷连诺上校采取的方式是战争,永无休止的战争来排遣孤独,但战争只让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爱情,可惜他的爱情不被母亲允许,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随.

看《百年孤独》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这个家族为什么是孤独的.我想来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许是因为代沟,或许是与世隔绝,还是说作者根本就不想说原因,只是表达一种状态?都像,又都貌似不对,这个问题仍然在困扰我,希望朋友们看了之后大家讨论讨论.

这本书在我看来真的是很不错,其中反映出的人生常态和人情世故,以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作者都可以说是十分透彻的,透彻的让人感到有一丝害怕的感觉,这就是书的杀伤了!

《百年孤独》读后感3

《百年孤独》陆陆续续地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是一部意识流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马尔克斯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写法,描写了南美一个叫布恩蒂亚的家族和马贡多地区的衰亡史.

看完这部小说,我闭上眼睛好好想了想这部小说到底想表达什么内容?可是一无所获.也许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吧,它就是想表达一种心境,一种情绪.

我是2011年8月13日周六午后在实达一区公寓我租住的小房间里,最终读完这部小说的.在读最后几章的那几个小时中我尤其感觉到一种孤独感和一种生命的无奈感.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一个人在福州打拼的生活,想到了生活的艰辛,想到了家乡,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女朋友,想到了自己的老年及死亡,想到了生活的意义等等.

马尔克斯对于生活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还逐渐走向没落.

那他要表达什么呢?或许可以把这部作品当做一部心理学的小说来看,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比孤独的,即使他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活动来塞满自己的生活,也许在他内心的某个角度还是充满着孤独.

他或许还想表达的是对人的能动性的否定,布恩蒂亚的家族不乏精力旺盛想把家族打点好的人物,可是到最后家族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落,被一阵飓风吹散.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想到的是,我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我死了以后,这篇文章又在哪里?能被几个人看呢?如果大到整个世界,人们每天这么营营苟苟的生活着到底有什么用呢?也许可以为后人留下一些文物,但人类毁灭以后呢?地球毁灭以后呢?

这里貌似是宣扬了一种悲观的无为主义论?和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不符,但它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那作者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解决的办法了么?

仔细想想还是有的?

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很早就预言了这个家族的命运,最后奥雷良诺参透了羊皮卷的奥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很淡定的看着羊皮卷,很淡定地等待着最终命运的到来.

也许这就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解决办法吧,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最终命运,那就勇敢的生活吧!那就是

知者无畏,勇敢生活.

爱和孤独(《百年孤独》读后感)

好吧,打扫一下多年的尘土,写一些.感到自己成长了的文字.距离上次写博文,应该是很久很久了吧.奇怪为什么要写,为什么不写呢.感觉博客并不是个有市场的东西.好吧,就让我来把它变得有市场起来吧.

孤独与爱.想到这个话题就是无比的兴奋啊.

也许吧,也许是作为作家是一件幸福的事吧.这种写法,好像是一种所有材料都准备充分,凭借直觉,信手拈来的创造一样.就像画家自如地叙述画作一样.这是艺术的天地.这是自由的表达.他可以在某个地方多用几块砖头来搭一个,整体上十分和谐的台子而不用担心突兀的问题或者是空缺凹陷的问题.

读起来,比看电视剧还精彩.艺术,给艺术门外的客人们最好的交流,就是美好,激荡起客人们心中那份似乎一直存在又似乎走了太久的自由情感,甜甜蜜蜜的.

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概念化地词语,魔幻现实主义,才明白自己又一次掉进了经验的泥淖里,克里希那穆提,简单自由,如果我时时刻刻主义自己有没有陈旧也不太好吧.自由应该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吧.不然,人会疯掉的吧.你提供的方法很好.我愿意采用.但是我不能让自己被摔在那里.

言归正传,我完全是把它当做一个似乎真实的故事来读的.还一直在考量这是不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系,作者是属于哪一个霍阿卡蒂奥哪一个奥雷连诺.整个故事像一个摆地摊的小贩,来了,走了.不着一丝痕迹.和小王子的思想有点像,我是从小王子开始,认为这个世界是一片虚无的吗?还有后来理性的分析一下的出来的结论.认为人应该不带任何情感地活着,不要懊丧委屈后悔,这些都是垃圾情绪.很多东西只是短暂的存在.对于财富也只是一种游戏而已.难道我其实只是想让自己快乐一点,不要有那么多的悲观想法吗?我就把所有的悲观都认为是不正确的想法.我急速地逃离原先的旧路不知道对不对,至少应该不是错的吧.是的.有了不爽,很快就会过去的.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是有一定时间的嘛.

刘轩说,他喜欢百年孤独这本书,每七年都会重读一次.我想我也喜欢,做好不要只读一次才对.

只有现在的我才可以理解百年孤独,要是想读教科书语文那样应该是不会从老师的想法里获得什么启示的吧.只会是一团浆糊.

作者的看法是我喜欢的角度.创作的时候,可以想见是站在一个多么可观公正的角度.正是这种不带感情偏向的创作,反而给人一种清新自由之风,而中国人的创作大多是带有感情偏向的.就像三国演义,好像是站在蜀国那一国写的.开始读的时候,一切发生了,哦,才知道竟然会是这样了.爱情和婚姻没有随意吧.但是读到没落的哪一些,竟感到有一些些许的悲哀了.以为结局是家业被重振了或怎样的.

而且读到后面,因为心里的作用吧,竟然也感到有些许的魔幻了.

夸张一点更有利于创作.我想我有点像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了.这是一种被界定吗?埋头于书堆之中,跟外部的世界有点疏远,也是一种孤独.自由,孤独,和爱.乌苏娜最好,起码那最爱的人是准确无误地投注到命运的结构之中的.

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性格都有.最好是最美的人,性格最好的人.每一种描写看似漫不经心,那都是绝妙的.什么时候可以写出这样的感觉?

自由的生活吧,时间不会很慢,但也不会很慢.爱吧,在爱来得时候.不要去爱,在爱没来的时候.人类,是一种奇妙的生物.

最后,一阵风裹着一切也许是回到最初来的地方.用对的想法指导行动,净化精神世界.女人因为将灵魂的一部分让男人背着所以活得很长?用对的感觉生存,就像找到了最平衡的感觉,最信任的感觉一样.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因为孤独,所以渴望爱情.殊不知,是渴望一种错的东西,才让自己孤独,孤独和爱情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称呼.遇到他,别想再深入其中.去找点别的东西,找点呼吸.命运自有安排,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独立思考的灵魂与百年孤独读后感

最近看完了百年孤独,书看得很快,可信息量太大,反而还未消化完毕,停留在对一本好书囫囵吞枣泛读一通的阶段.相信还要反复咀嚼几遍,我才能真切明白作者对人类历史的讽刺有多深.目前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仅是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他们在马贡多生活,在这个孤独的小镇与以马贡多小镇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范围活动着,在这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打自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的相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并没有逃脱孤独二字.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

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释获得不同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情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义,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进.

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

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不过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

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或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