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乐进修 人气:1.25W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

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尽其所欲( )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1

A.公与之乘 凡战之道

B.故虽并天下 公问其故

C.既克 既胜养其心

D.登轼而望之 而士不厌兵

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译文:

1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

答:

参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

(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战养其气(2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3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弟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惠未犏,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都赞誉曹刿,但文中另一角色——鲁庄公,你认为他是否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课文中任选一段,依据原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改写成现代文。要求:不能仅仅翻译过来了事,要在文章中体现人物的远见卓识。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参与。

(2)鄙陋。

(3)丝织品。

(4)倒下。

2.D

3.小的恩惠不能普遍,人民是不会跟从的。

4.语言描写。议论。

5.(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7.鲁庄公平庸无能,但还能听取合理的意见,不一意孤行,说明他还不是一个昏君。(意对即可)

8.“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4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题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分析这次战役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间:参与;(2)以:凭借。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

(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小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曹刿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5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轮战》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亲戚畔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又何间焉 池非不深也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D.天时不如地利 衣食所安

1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4.两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共同点是什么?分别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前提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1.答案:D

评分:选对得2分。

12.答案:固:巩固,使坚固。 加:虚夸,以少报多。 畔:通叛,背叛。 徧:通遍,遍及,普遍。

评分:答对两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2分。

13.答案:①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②这才是尽本质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评分:按照信达雅三方面要求。每小题2分,共4分。

14.答案:共同点,争取民众的支持。做法:甲文认为要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认为要清正从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评分:答对共同点和做法各2分,共4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6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彼竭我盈: ②惧有伏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面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公将驰之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①战于长勺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①登轼而望之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吾视其辙乱②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害怕

小题1: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气势,第二次击鼓就气势衰退,第三次击鼓气势就消失殆尽。

小题1:B

小题1: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谋远虑,冷静沉着。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字意思的能力。B项中“于”的意思都为“在”。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曹刿”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15分)

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⑶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⑸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⑴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⑵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阅读答案:

14、(5分)⑴驱车追赶 ⑵第二次 ⑶倒下 ⑷指责 ⑸即使

15、(4分)⑴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⑵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爱蒙蔽

17、(4分)⑴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⑵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8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2.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

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题。(14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

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 鼓. 之 鼓:

11.下 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答案】

10.(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1.C(ABD 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 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 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 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 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 以取胜。因此,鲁庄 公“鄙”。

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0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0xx年福建泉州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6.翻译句子。(6分)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分)5.(3分)C6.(6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

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1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2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参考答案:

5. 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6. 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8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

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3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 (4)秦悉坑之。

小题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B.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C.尝与/其父言兵事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4: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5分)

(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1)击鼓(进军)(2)已经(3)认为 (4)埋

小题1:A

小题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小题1:(1)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1分)(没有比喻义,不能给分)

(2)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1分,表达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节奏。B.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C.尝/与其父言兵事 D. 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写标题以及谈成语的意思即可。

(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4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公将鼓之: ⑵再而衰:

⑶如是者三四次: ⑷果腹而去: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7.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

18.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2分)

19.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2分)

参考答案:

15.(1)击鼓(2)第二次(3)像这样(4)离开

16.(1)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17。辙乱旗弃靡,以首俯地

18.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19.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必以信 信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可以一战

A.忠之属也 B.受之天也

C.何陋之有 D.见渔人,乃大惊

18.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19.阅读本语段,从鲁庄公的角度分析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6.①参与(1分) ②实情 (1分) 17.(2分)C 18.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2分)19.从本语段看,鲁庄公能接见曹刿这个平民百姓,并能听从曹刿的劝说,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取得百姓的拥护,成了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