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乐进修 人气:3.03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

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

(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

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2)画多,漂亮,美丽。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们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课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修筑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长廊两旁给你怎样的感受? 自然美景。风景美。

全班齐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呢?

从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走完长廊,作者还去到哪些地方呢?

读一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我们先看第三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万寿山上的景物:佛香阁、排云殿。

介绍完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万寿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从万寿山下来,我们跟随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景点了,你们有没有对哪些景物是特别喜欢的。

现在:

自学要求:

1.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把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用“_______”划出来。

2.划完后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汇报要求: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2.读一读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3.讲一讲景物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有谁喜欢佛香阁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阁仅仅给你们的感觉是高吗?佛香阁的外形是怎样的啊,黄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说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只回答了外形:老师给你们提示:从“耸”字感受到佛香阁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阁,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学是喜欢排云殿的呀?

(学生汇报)雄伟壮观。“一排排金碧辉煌”。

那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观察点是什么?

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离开了排云殿,我们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欢昆明湖的同学又在哪里呢?

(学生汇报)静、绿。

还有哪里写出了昆明湖的“静”?

我们看一下这句的“滑”字,如果老师将“滑”改为这个“划”字好不好呢?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个“滑”字会显得更静?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这样的滑,湖面的波纹痕迹会很大吗?

如果用“划”,你们想一想,划船的时候,船桨使水荡起波纹,这种时候你们会觉得湖面是静的吗?

所以,这个“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哪里呀?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离开了美丽的昆明湖,我们看到了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谁喜欢十七孔桥的呢?(学生汇报)

哪里看出了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阳光评价2.小练笔

3.家听、抄词、拼音

五、板书

长廊(内-外)

颐和园 万寿山(下-上,上-下) 颐和园

(又大又美) 昆明湖(远-近) 美景说不尽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相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游玩颐和园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2、简介颐和园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3)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 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 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 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琉璃瓦,板书: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3.指导它为什么叫排云殿吗?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齐读:抬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赏昆明湖

1.点图片、音乐.

介绍其它景物景点,你想去游赏哪儿呢?

2.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独立品读.

3.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赏一番呢?

读出相关句子.

4.重点引导品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静得像……..,绿的………………..滑过.

比较“滑”与:“划”的不同,读一读昆明湖的美!

5.小结:

谢谢这些小导游们带我们游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优美的句子,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总结全文

游赏到这儿,同学们,颐和园游完了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不尽的岂止是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游赏长城、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

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化意味

《颐和园》编排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单元,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颐和园”而是把课堂置身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教学,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名族文化,由颐和园引申到祖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