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一眼看出来的数

乐进修 人气:1.13W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一眼看出来的数

1.交流、分享有关"数数"的经历、体验,并在个性化的群数尝试探索过程中自然迁移,获得群数能力的自然锻炼和提升。

2.感受群数带来的便利,乐意尝试数量较大的群数方法并进行观察记录,享受数数挑战带来的成就和快乐

3.对数数活动萌发兴趣,初步形成对生活中的"数"及"数数"应用的积极关注的态度。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自制数字口袋(上标l~60的数字卡片),小夹子若干,雪花片若干,人手1支记号笔、l张数字卡,PPT课件。

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口头唱数练习和游戏

导语设计:你们会数数吗?听清要求一起来试试看。

(先顺数,从58数到71;再倒数,从5l数到38。)

教师小结:数数时要把要求听在心里;大家一起数数时快的能"等一等",慢的会"追一追"。

启发追问:哪一种数法比较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倒数?

鼓励激发:遇到有"倒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观察,跟着一起练练倒数的本领。

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顺数"还是"倒数",都是为了让孩子在唱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数序。而集体唱数的过程,也是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另外,"倒数"的"困难"提出,让孩子了解到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多,也启发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观察和尝试--数学的学习不止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更在生活积累之中。

2.数物尝试,发现数得快的秘密:几个一数,数得快

导语设计:请小朋友来数东西,你能数出总数是多少吗? 强调规则:数数需要动脑筋,先数出来的小朋友把总数藏在心里,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操作PPT课件,幼儿观察画面上的物体数量。)

幼儿园教案交流分享:

(1)孩子们,数出总数了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60块积木)

(2)有的人数得特别快,有的人数得慢一点,能分享-下,你们是怎么数的?(个别表达,集体倾听,教师追问引导幼儿思考辨析:如,你是一个一个数,60块积木就要数60下;你用的是10个一数的方法,还有人和她的方法一样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要用10个一数的方法的?)

师幼小结:从小朋友的身上我学习到了,数数也需要"观察"。

一起试一试10个一数的方法,10、20、30……

如果在数字表上把1O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来,该夹哪些数字?

一个个数和10个一数的区别就是:一个个数需要60下,10个一数只要6下。

经验迁移:除了可以10个一数之外,还可以几个一数?

反思

以直观呈现出的数数过程的快慢不同,鼓励孩子讨论发现数数方法的差异,再过渡到"观察"在数数过程中带来的`数数方法的调整变化,其中的引导因当下的"数数"学习而来,但又向着孩子长远的学习发展而去。在师一幼、幼一幼互动中,孩子和老师都享受到了集体学习、思考、辨析带来的乐趣,自然酝酿生成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活动氛围。

3.情境设疑:乱七八糟怎么数?几个一数,用起来

导语设计: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是正好10个一排,比如像这样,(教师展示ppt课件画面),那我们该怎么数呢?

如果想用10个一数的方法该怎么办?

集体讨论:排成10个一排,然后,再用1O个一数的方法数出来。

10、20、30、40、50、60、68。

启发追问:如果像乐乐小朋友说的那样用5个一数的方法,应该几个排一排?

操作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堆堆的雪花片,你想几个一数,就几个排成一排,最后把你数出来的数字顺序,记录在数字卡片上。看看两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4个一数的呢?5个一数的呢?

操作活动: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操作结束听信号整理材料。

反思

用夹子在数表上夹出10个一数的数字顺序的过程,也是直观再现群数便利之处以及厘清群数数数方法以便进行记录的过程。而10个一数的方法应用是建立在有序排列被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因而继发的群数方法的应用迁移,需要摆脱对有序排列的情境依赖,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数数方法创造出一个有序排列、几个一排的情境来。

4.经验分享:我的几个一数

导语设计:说说你是几个一数的?有跟她(他)一样的吗?我们一起在数字表上把2个一数的顺序标出来。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粉色夹子将2个一数的2、4、6、8……数字用夹子夹起,作好标记。)

启发追问:除了2个一数,你还有什么数的方法?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呢?

(同上,教师用蓝色夹子,将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

交流探讨:你们觉得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怎么样?5个一数数起来方便吗?

应用尝试:我们试试用起来怎么样?(结合PPT课件画面观察,进行5个一数的再次尝试应用。)

继续追问:除了2个一数、5个一数,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

小结提升: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什么本领?你觉得这样数数感觉怎么样? 你想为这样的数数游戏起一个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