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名著读后感作文集锦8篇

乐进修 人气:6.87K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名著读后感作文集锦8篇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1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大作。在这个暑假中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是1866年法国出现了一只大“海怪”。有不少船只被这只“海怪”撞翻。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和他忠实的仆人孔塞伊加入了一艘驱逐舰,准备消灭“海怪”。其实这“海怪”并非真的“海怪”,是一艘由尼摩艇长带领着的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后来,阿罗纳克斯、孔赛伊与他在驱逐舰上认识的朋友内德?兰德,被鹦鹉螺号腐儒,在海底中度过了惊险刺激的十个月,最终他们不辞而别,将自己知道的海洋知识公布于世。我佩服作者凡尔纳先生知识渊博、叙述严谨。他的世界地理知识根本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他对动力学、生物学、地质学、海洋气候、,把握得都非常让人想都不敢想,让大家感觉作者不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博学家。并且能把各门学问融会贯通,集中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在这部作品中,令这部科幻作品更加合乎逻辑。不过,潜艇的艇长尼摩始终是个谜,既聪明、博学,又对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丑恶表示出厌恶、憎恨,对贫困阶层的人们表示出同情、帮助,希望有超脱于世俗社会的世界存在。他肯定在现实世界中遭遇了或者说目睹了残忍、不公正,但是他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如此憎恨人类?作者直到最后也没有正面揭示,成为一个令人思考的悬念。

作品中的“我”执着于科学研究探索,捕鲸手内德?兰德,勇敢无畏、渴望自由、本领高强。仆人孔塞伊则极其忠诚。这些主要人物合情合理地出现在每一个情境中,从而使这次海底远行在读者眼中变得活灵活现。也令人体味到现实世界中人们性情的丰富多样性。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2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就是骆驼祥子的一生。

洋 车夫,是二十年代北平的一种象征,而作为一个高等车夫,就是自己有车的那一类,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的手中。祥子,怀着对北 平别样的热爱,离开了除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农村,来到了北平,要在这儿成家立业。把北平作为自己的家,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他 的家,全个的北平城都是他的家。作为一名车夫,他不怕吃苦,有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和诚实,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无疑可以成为最出 色的车夫。他的最大的唯一的理想就是买上一辆车,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于是, 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这是祥子自己的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可爱北平给他的一道希 望:自从有了这个车,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现实却远远是祥子 难以预料的,他的车被夺走了,他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他的一手经营的理想破灭了。祥子继续想着存钱买车,虽然奋斗的热情不是先前那样 的强烈,他怀着满腔的痛苦与委屈,继续拉着恁来的车。可是社会对他的打击却没有停止,当孙排长以“买命”的名义窄取了祥子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当虎妞用自己 的钱为祥子买了一辆车,祥子开始接受虎妞生活正一点一点变好,虎妞却因难产而亡,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次把车卖掉时,祥子真的再也承受不住 了:“坐在炕沿上,点着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了虎妞,也想起了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 的结果,就是这样,就只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 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便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 喊一阵,吧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充满着矛盾的,它们也往往不能调和的,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着。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某个人的理想而改变,祥子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他的无奈,他的遗憾是必然的.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

异。 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 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3

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愚,自云守拙”。不错,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的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的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男一号她终究笼络不到。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但我多简谱,一色器物全无。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贾母素来非常有品位,极具诗意。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见了这雪洞,心中会想: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派诗意生活!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每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撇开不谈但是社会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啧啧,凤姐也自叹弗如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他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实不然。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她的陨落,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所写的,沉湖而归,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宝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还泪情,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其可悲亦为群芳之首!

“黛”为古代女子纹眉之物,此为眉饰,风流别致;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品,彼为头饰,雍容华贵。然而在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命运着实太不眷顾宝钗!为何不写“金钗雪里埋”,偏用一“簪”字?翻开字典便知,二者同为头饰,而钗为两股,簪只有一条,预示着宝钗自始至终也只孤独一人,而那两湾?烟眉,却也始终是一双!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4

如果一棵树枝叶繁茂,那么我们一定会惊羡它的生命蓬勃;如果把维立叶城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它的“繁盛”足以让我们窒息:生活在树冠的贵族,明明内心彼此仇视,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可一个个看上去却衣冠楚楚,温文尔雅,光彩照人。他们即使给对方一个微笑,也总不肯舍弃嘴角上挂着的那一丝轻蔑。虚伪,无所不用其能,恣意的占据着枝叶间的缝隙,切断了阳光,只在树根周围投下浓浓的阴影,而这阴影正好罩住了一个人——于连。

于连仰观树冠,内心汹涌澎湃——“社会地位:愚人的尊敬、孩子的惊奇、富人的仰慕”。正如特殊人物对周围环境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样,对社会地位特殊的敏感滋生乐于连野性的欲望——一定要爬到树冠上去!可惜命乖运蹇。“千里觅封侯”的红色从戎梦在生不逢时的仰天长叹中灰飞烟灭。不过,很快,神甫所带来的高薪和所赢得的来自王室的尊敬,使他黯淡的眸子里闪现出金灿灿的希望之光——穿上黑色的教会服,一样可以跻身名流。可在藐视一切的上流贵族眼里,他惊人的记忆力与街头末技之流的杂耍在本质上并无任何区别。于连也很清楚。凭着惊人的记忆力这块敲门砖仅能敲开上流社会的大门而已,却比一定能得到主人的笑脸相迎,想要登堂入室,成为座上嘉宾,还得有让自己举手投足增色的“行头”。久处树冠阴影中的他自然毫不犹豫的为他的欲望寻找到了一个能游刃有余的套子——虚伪,并一头钻了进去。从此,他便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步步地向他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挺进。

司汤达将《于连》改成《红与黑》,让两个不和谐和极端矛盾的色彩痛快淋漓的昭示我们:于连是极端矛盾的混合体!他的地位在树根定格,欲望却在树冠燃烧;对拿破仑在心里是疯狂崇拜,在人前却大肆攻讦;他根本不信神灵,却示人以笃信虔敬;他仇视现实生活,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逃避;他鄙视上流社会的乌烟瘴气,却又痴迷于能生活其中;他没又使自己尊严增重的砝码,却不能容忍别人有任何轻蔑,即使对方是一个的为卑微的车夫,他也要选择决斗到底!的确,以一个小锯木厂主的儿子的身份向上流社会叫板,要在林立的漩涡中驰骋捭阖,收放自如,除了靠自欺欺人的虚荣和嫉妒空白的自尊外,如履薄冰的于连还能靠什么呢?看来,于连这个时代的畸形儿,正是从巴黎这个罪恶的母床上诞生的怪胎。

可催生了怪胎的助产婆——上流社会,却不愿接受这个不合他们“规则”的新生儿。于连的闯入等于宣告复辟者在风雨飘摇中刚制定的统治“规则”又被撕开了一个豁口。所以,于连的擅闯必然招致贵族们本能的反感,也就必然遭到整个上流社会的联合剿杀!

当初,于连背负野心,怀揣虚伪启程,一路似乎畅通无阻。但每爬高一寸,危险也就随之加上一码,最终还是跌了下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将“遗憾”重重的摔在了身后。毕竟,于连充其量也仅是一只逆流之筏,他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巴黎这片波诡云谲的海洋的。

临刑前,于连也苦笑着高声对自己说:“我的同时代人的影响占了上风,离着死亡只有两步远,单独跟我自己说话,我仍然是伪善的……啊,19世纪!”

只有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才能造就出野性的于连,也只有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才能造就出于连被送上断头台的命运。

于连,一个久久挥之不去的名字,蕴含了太多的沉重与悲哀……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5

你们听说过《水浒传》这本书吗?我想你们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吧!因为《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历史读者所喜爱,而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水浒传》所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过程。宋江起义在历史的记载里确有其事,它发生在宋徽宗宣时期。

“忠义”二字既是水浒英雄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团结奋战的思想基础,也是他们从成功走向失败的思想根源。“忠”字既有忠于梁山事业的的一面,又有终于大宋皇朝的一面。“义”字,既有被压迫者互相帮助、团结御悔、齐心协力反抗封建压迫的一面,又有不分是非曲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一面。显然,这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宋江等人和李逵等人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也并不完全一致。“忠”与“义”一旦发生了矛盾,“义”要服从于“忠”,忠于梁山事业的人就要要服从于大宋皇帝。

在整一本书里,我觉得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章最为精彩,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自己的意象。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他在擒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在艺术上,《水浒传》的故事十分富于传奇性;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准确、洗练,富于生活气息。但是书中的不少描写富有迷信色彩;有些场面写得过于血腥,有的就倾向自然主义。此外,全书的艺术风格也不大统一,前半部分多为精雕细刻,后半部分就显得草草成文。

在国外,《水浒传》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朝、越、泰、日等十多种文字,在东西方广为流传,也成为了我国与世界各地人民共同享有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6

很久之前看过《简爱》这本书,今天来与大家分享下读后感

我翻开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页,便欲罢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

不得不承认,我读书的态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我被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当小简爱被斥骂的时候,我不禁对这位被命运捉弄的孩子报以同情的眼光,或者在她的眼中,这所谓的同情是对她的蔑视,她不需要,童年的悲惨遭遇让她反感,也会让他感到痛恨。

我为简·爱在舅妈家被欺负而流泪;为简·爱初到孤儿院糟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泪;为简·爱的生活境遇而流泪;但这些大多是对简·爱的同情。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为罗彻斯特最终选择了没有社会地位、长相的简·爱。我欣赏罗彻斯特,以他的绅士身份、他的贵族地位、他的渊博知识、他的财富,在当时与从孤儿院出来做家庭教师的简·爱的结合,在很多人看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的事实会成为现实呢?他看中的是简·爱的人品与气质,而我自己认为那是简·爱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或许不如外在美那么绚丽,那么迷人,但她值得让人细细品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吸引人,越发有魅力。

当桑菲尔德庄园被疯女人烧成了废墟,更糟糕的是罗彻斯特被烧成了残废。他孤身一人,眼睛再也看不见一任何一切事物。远在它乡的简·爱毅然放弃了表哥的.爱情,回到他的身边,去追求心灵中的真爱。

或许有人觉得简·爱傻,但真是这种单纯的想法与质朴的感情才会赢得真正而美好爱情。他们共同演绎了人世间最美的感情,更获得了人们的祝福与尊敬。

从简爱的身上,不得不对今天的生活报以庆幸,相比较而言,我们所缺少的不都在简爱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生活中,简爱的任何一点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当今社会的典范。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7

前几天,我读完了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深。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在这六年里,他接受了人生启蒙。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艾地》这一章,这明明是秦大奶奶的地,可校长桑乔却在麦子还没有收的时候就把地分给了油麻地小学,并硬把秦大奶奶赶出这片地,这让我十分气愤,秦大奶奶是一位热爱土地的好奶奶,并且她也很爱学校里的孩子们,这从她两次落水里能看出来,第一次是因为救一名叫乔乔的小女孩,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是因为去帮助学校捞回一只南瓜而跳入水中淹死了。所以我认为秦大奶奶是个热爱土地,热爱孩子的人,他们开始误会秦大奶奶是个自私的人,但是后来他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我被书里的情节深深的感动了,看到秦大奶奶奋不顾身跳下水“救一只南瓜”时我哭了,我想秦大奶奶是热爱这所学校里的孩子们的。

读完《草房子》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象秦大奶奶一样不怕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拥有勇气和信心,用微笑来面对困难和挫折。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8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这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辩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悲剧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

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现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然壮烈的爱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