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错误的作文3篇

乐进修 人气:1.26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错误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错误的作文3篇

错误的作文 篇1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能够重新改过,人格便会得到升华。

犯错,无知的表现。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而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晏子外出,志虑深沉,而无喜色,车夫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作为一名车夫,齐国的百姓,不为国家考虑,整天为晏子拉车却感到很光荣,是没有自尊、无知的表现,犯下了无知的错。

知错,改过自新的体验。车夫在听完妻子坚持要离去的原因后,车夫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幼稚与无知,身为齐国的百姓,齐国得一子,却不能为着国家的安全与利益着想,而晏子身为齐国得国相,虽不是一国之君,却整天为着国家而智谋远虑,担负着一心想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责任。想到这时,车夫觉得自己的想法真是太过幼稚,心中便涌起一股想要为国家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信念。车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他改过自新的体验。

改错,人格的闪现。从那以后,车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士大夫。车夫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并向晏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倾诉了内心的感受,为了能够报效国家,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车夫便成为了齐国的大夫,与晏子共同保卫国家的安全。

错,不是绝对无法弥补的。不过我们要信守一个知错能改的原则。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远航中;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种得失的平衡,不至于在生活的天空中摇摆不定;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为人处世的根本,不至于败倒在生活的土地上。

错误的作文 篇2

记得那一天,老师刚收完试卷,吩咐我把试卷拿到她的办公桌上。卷子都收齐了,我把考卷整理一下,走向办公室。我偷瞄了一下试卷,第一张卷子果然是我的,我心里得意扬扬,心想:我在班级里果然受老师喜欢,不然老师为什么每次念分数或收考卷我都在第一位?想到这,我心里像有一块巨大的蜜糖在融化,甜透了。

我把考卷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生怕漏了哪一个地方。突然,一个错别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慌了,心头微微一震: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要是我因为这个字,而没有考到满分,怎么面对含辛茹苦的老师、面对家长失望的眼神、面对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我心如乱麻,突然,我眼珠骨碌一转,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不如自己偷改一下考卷吧,反正就是一个错别字,也没人看见。我忐忑不安,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颤颤巍巍地改好。

过了几天,分数出来了,我考了100分,但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总觉得同学们的掌声是打在我脸上的.巴掌。我思索再三,鼓起勇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老师。老师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成长中难免会犯错误,只要你知错就改,那么错就是你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反之,错误将是你成长中的绊脚石。”听了这深刻的话,我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五味交杂,悔恨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错误的作文 篇3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火了。他以其生活化,个性化的解读与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深受网友赞誉,称其有“接地气”的幽默。

从我看来,身为一名大学教授,盲目追求幽默感与可听性,将错误的认识传导给学生,既是对未来祖国花朵的毒害,也是其失职的表现。在大学课堂上,乃至高中,初中课堂上,这种带有错误的幽默应当被拒绝。

哲人有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上,我们应当以真理至上。诚然,具有幽默感的讲课方式能够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投入课堂之中,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传授正确知识的基础上。带有错误知识的一堂课,必定是不完整的,是失去根基的,就好比网络文艺创作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描绘虚无的世界,是空洞的,唤不起读者的共鸣。

无论是社会的哪一个职业,都应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美国阿波罗火箭的爆炸,仅源于一个橡胶圈,一场战争也会因一个马钉而让胜利的天平偏转。况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急切需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因为他们负责的,是一个国家的栋梁来源,也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命运。若为让课上得“好看”,而不辨其内容真伪,这不是荒谬的做法吗?

带有错误的幽默,不压于一壶有毒的美酒。若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提高教书者的责任意识,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幽默运用得当,是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很大帮助,说到底真理与幽默从未有不可共存一说。

纵观始末,该教授的授课视频的大量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枯燥无味,学生对其存在抵制心理,以至一位幽默老师的出现,引发广议与点赞。诚然,幽默与真理的结合,能有耳目一新之感与其优秀之处,但找到两者最佳“配料比”之前,我们应当时刻擦亮眼睛,谨防带有错误的知识伴随幽默掺入。